星期二, 10月 20, 2015

台灣原住民古事- 從八瑤灣、到牡丹社事件

牡丹鄉入口意象

牡丹事件肇因於八瑤灣事件;前者更改變了清朝對台統治方式,從消極變為積極,影響了東部「後山」的進擊與開發。

1871(同治十年,明治四年)118,有琉球宮古島人民69人,因海上遇風,船漂至台灣琅喬附近的八瑤灣(今屏東縣滿州鄉),溺死3人,66人上岸進入牡丹社之地盤,被牡丹社排灣族原住民殺害54人。尚有十二人幸運逃出,獲得社寮居民劉天保、楊友旺、宋國隆等人的救助,才得脫險,由台灣官方轉送福州。史稱「八瑤灣事件「或「琉球漂民事件」當時琉球仍為中國藩屬國。

1872(同治十一年)9月,明治冊封琉球王尚泰為其藩主,強拉日琉之關係,同時照會各國公使,申明琉球已歸日本。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日本藉口「八瑤灣事件」、並以中國版圖」而出兵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以及隨後中日兩國的外交折衝,牡丹事件或牡丹社事件

58日,日軍社寮(今屏東縣車城鄉射寮村)登陸。21日與台灣原住民有小規模接觸傷亡。522日,日本陸軍中校佐久間左馬太率領日軍150人進抵石門(今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遭到原住民強烈抵抗,最後日軍陸戰隊攀上峭壁居高臨下情勢逆轉,原住民撤兵,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身亡。

經此一役,多數採觀望態度的原住民皆靠向日本。61日起日軍分三路掃蕩的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等原住民,沿途只有小規模抵抗,佔領後焚燒村屋並撤回社寮營地。71日,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終於投降。日軍移營龜山(今車城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附近)長期駐紮。

牡丹社事件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向對外用兵,也是中日兩國在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外交事件。也因為本事件,清廷積極派兵進擊山區,強化統治。

總之,原住民與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但是卻有相類似的基因。對於台灣原住民古事,我們可以多加關注。

1.延伸閱讀
2.2 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 (中研院數位典藏)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