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10, 2016

第11章-記憶與遺忘

想像的共同體》這一本書,在第11意標題「記憶與遺忘」。作者以美洲與歐洲的民族主義發展舉証,他認為「民族是一種認同、遺忘與記的過程」也因此它沒辦法明確撰詳細的譜系關係先從空間、時間列討論

1.新空間與舊空間
1.1殖民者為新佔領的土地命名為「新約克」、「新奧爾良」…等祖國的地名,這本身有一繼承「後繼者」的關係存在。
1.2新、舊兩個地名又往往同時存在,因而展現出它們彼此之間的共時性,彼此的共時性也促使它們的平行性。(ex. 南北美洲歐裔海外移民)
1.3過去它們之間的緊密關係到現在則僅僅剩下彼此的競爭關係。新、舊空間的緊密結合也造成了新的共同體。
1.4各民族向外的大量移民並不代表他們會懷著對故土的依戀而來,中國人、阿拉伯人便不曾像西方人一樣地發展出新廣州、新巴斯拉出來。
1.5革命家企圖使新地區凌駕殖民國家的古老地區,因此產生了彼此的競爭性。

2.新時間與舊時間 VS  舊歷史與新歷史
2.1平行存在的共同體,藉由小說/工業化/報紙,把跨海兩地做配對
2.2 獨立宣言的真理性質。1776年獨立宣言,1789法國革命,1811委內瑞拉獨立宣言。
2.3不論是新世界或是舊世界在民族主義的興盛之下同時產生了革命,美國的獨立、法國的大革命成為新、舊時間的區隔,美洲與歐洲紛紛建立了屬於他們的「民族觀」。「祕魯人」與「元年」(1792)標示了與現存世界一個深刻的斷裂ex.「將來,原住民不再被稱為土著,他們是祕魯的子嗣與公民,他們將是祕魯人。」廢除古老的污名,開啟全新的紀元。
2.4第二代民族主義運動(1815~1850)已不可能如第一代「最初的美好而輕率的狂喜」。歐洲民族主義之所以比美洲晚覺醒,是因為他們對自身的認同還尚未普遍化所致。
2.5美洲的民族主義在「本土主義」的自覺下驚醒過來,他們不是承繼過去的印第安文化,而著迷於「記憶」印地安人→為他們發言,因為他們已經被消弭了。

3.再次保證是手足相殘
3.1每一次的民族運動便是一次兄弟鬩牆的內戰。所以說,民族主義的另一重要部分便是「必須已經遺忘」。如果仔細追究殖民地的民族運動,便可以發現這項結論,
3.2拓殖時代的敵人,在達成獨立的目標,必須遺忘過去彼此的裂痕,成為彼此的兄弟。例如:法國聖巴托羅繆日、十三世紀南方的屠殺事件。

4.民族的傳記
4.1傳記-敘事方式-象徵與說明的。
4.2對自己嬰兒時期的認同來源。
4.3民族沒有生日,若死亡也絕非自然因素。
4.4尋找生日的唯一方法是用「溯時而上」來立傳,上溯至北京人…-考古燈所照到任何之處。
4.5為民族的傳記賦予了結構的死亡,是特別的死亡。(ex.民族屠殺)

總之,民族祗是一認同、遺忘與記憶的過程而已。認同民族本身缺乏明確的建立時間基點,而它也絕非有自然的死亡,因此民族並無法明確地撰寫出一篇詳細的譜系關係。對漢民族、中華民族、中國人聽起來感受不同,但是有那些理論、証据來加以反駁?


資料來源—想像的共同體第11章
參考資料—https://artivism.hackpad.com/ep/pad/static/0XqTNqAYrSI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