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05, 2021

身體社會學-體現的抽象化描繪


本書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謝明珊主譯,原作者Kate Cregan女性,任教於澳洲蒙那許大學藝術社會系(Sociology for the Faulty of Arts, Monash Un.)。

社學科學對身體己經進行跨學科的研究。作者從歷史的情境出發,介紹多位學者對社會、歷史和文化脈絡如合形塑「身體」的看法。另外,也探討「四種社會類型」的改變,從部落、傳統、現代到後現代。


迪卡爾「二元論」,把精神與肉體分開,開創了新視界。本書特別推祟傅科(Michel Foucault)的著作與其洞見。同時專章介紹兩位引領風騷的女性學者哈洛威與柏名。還有包括伊利亞斯(第一章)、布迪厄(第三章)、道格拉斯(第四章)、克莉絲蒂娃、巴特勒(第五章)等。


總之,作者精細整理出討論「人類體現」的關鍵理論和文本的脈絡。最後也不忘探討醫療、法律、宗教、心理體現,特別是後現代的「生殖科學」。主要討論治療性複製、生殖性複製對未來社會的影響。


本書章節編排除了緒論、結論之外以篇、章區分

一、從抽象化談起

二、客體、超體與主體

三、第一篇:客體-受管制的身骿         

1 規矩造就了人:社會規範與習俗控制         

2 體制與制度:權威和劃界的控制         

3 地點與空間:慣習與社會控制

四、第二篇:超體- 受拘束的身體         

4 血、膽汁與痰:儀式的身體與模糊的界線          

5 心靈勝過物質:精神分析與對身體的重視

五、第三篇:主體- 差異的身體         

6 科技與科學:界線的重塑與再定義         

7 社會主義:生命經驗、生活風格與生命階段

星期五, 10月 01, 2021

五種身體-Five bodie

約翰歐尼爾從擬人論的觀點出發,探討人類如何藉由擬人論的觀點念,將對於身體的想像反映與連結到我們的自然世界、社會世界、政治體制、消費文化及醫療這五


大面向。

依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所謂「擬人論」是人的形象或性格的特徵。包括以人的形象或特徵比擬祌;以人的特徵或性格比擬非人類或非理性的事物。假設沒有擬人論,人類將難以在這個世界上立足。它是人類對世界最根本的反應。也是人類在建構其自身,建構其世俗組織和神祗系譜過程中的一種創造力量。


在研究文明化的過程中,人類身體所付出的代價這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努力無人能出其右。但在反思文明及其不滿過程中,他郤無法建構出一種能為我們開創文明疆域,並且創造新威力的新型生理修復術(bloprosthetics),以便完成上述任務,並創造新的力量。


人類似乎變成了某種配戴義肢的上帝(Prosthetic God)。戴上所有的輔具之後,的確顯得儀態威儀,可能這種器宫並不是真正長在身上,所以仍然帶來煩惱。


結論指出,電腦和外星人代表人類對身體未來形態的兩種反思方式,即兩種治外法權(extraterritoriality)模式。它們向現代世界的人類想像發動挑戰。


另外,藥物的安眠擦去了死亡的顯靈(epiphany)和我們對生命的記憶。不要走進温柔的夜晚(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g night)。時代週刊讓我們體驗到「越難以跟上就越使人著迷」。因為我們體驗到了具體時間(embodied time)和普通意義上的家庭以及訊息節奏之間的差異性。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