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那魚道- 中間立者 |
1930年10月27日,不堪日人高壓統治的賽德克族人,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趁日本人霧社公學校聯合運動會突擊成功。
日軍調動大隊人馬上山掃蕩,彈盡援絕的泰雅族人最後選擇了投崖自盡。其間甚多婦孺為免勇士有所顧慮已逕先投環上吊,裡中包括了莫那魯道的妻子巴干‧瓦利斯。一千兩百三十六名泰雅人,最後只剩二百九十八人生還。
今年(2011)祭典活動,由仁愛鄉原住民賽德克、泰雅、布農3大族群長老、族人及頭目遺族數百人參加,素人演員也參一腳。
其實,抗日最硬頸的原住民是花蓮太魯閣族,它是泰雅族的分支。因為不勘強悍的泰雅族民掠殺異己,他們原來從南投山區經過中央山脈東移。客家移民不得不改走海路,卻因禍得福找到濱海避風的鳯林小鎮,至今枝葉茂盛生活大幅改善,還建造客籍東移史績館,讓族人緬懷先祖的艱辛。
兩相比較:緬懷先民如果能用史績館的話,總比在紀念碑前,一起想像電影情節更為真實、也更有意義!《抗日事件/抗日英雄》
延伸閱讀 ->
1.1973莫那魯道遺骸還鄉和他的曾孫
2. 1930霧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