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31, 2016

上山走路、下山跑步、下雨漫步、補給站斟酌留步

城巿路跑總是比不上山野馬拉松的樂趣。但是野地上下坡難免,而且地形雨說變就變。如何克服陡坡及大雨中,因速度變慢而落馬的恐懼?

回顧2013414日首屆「囉嘎-達宴尖石鄉鎮西堡超級馬拉松」,學到大雨中如何克服上下陡坡的挑戰,達成完跑而不傷身的任務。當天經過一場大雨的洗禮,志工及跑友的熱情卻澆不熄。賽道上幸運跟隨江清棟先生(土城慢跑前會長)的車尾燈跑50公里超馬,他教我下列口訣。

首先是上坡走路、下坡跑步。他把上坡目標為2.5小時、下坡訂1.5小時。一趟往回跑走4小時,兩趟合計8小時。結果大會成績為7小時51分,賺了9分鐘!

其次,下雨漫步,千萬不要停下腳步,否則容易失溫。當天上坡到67K的時候,突然雨勢加大,好些跑友紛紛躲到屋簷下。後來因為冷得發抖,很多人因而棄賽,相當可惜。

最後是碰到補給站要斟酌到底要不要停駐。各站補給重點不同,有的著重水及運動飲料,其中有一站煮熱薑茶,還有泡麵、豆干甚至啤酒高梁酒等。其實,下雨天也不必太多,每次補水以250300CC為宜,否則代謝不易又尿多,也很不利。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起下山,總共三個補給站過門而不入,一路跑走下山好過癮。

總之,山野路跑上下陡坡難免,如果又碰到下雨,切記口訣:上山走路、下山跑步、下雨漫步、補給站斟酌留步。

2009馬拉松全年進帳20場



2009在我的跑馬生涯中是成果豐碩的一年,一年間不知 不覺跑了20場馬拉松,其中兩場為50公里超馬賽。當年全國馬拉松賽事合計祗有30場。同時還配合公視拍攝「誰來晚餐-馬拉松夫妻」,還配合出鏡「台北國道馬拉松」。 

第一季元月3日金門馬、二月份古都 、花東縱谷超馬、三月台北國道、土城高灘地合計六場。四月宜蘭國道之後,半上年進帳7 場。 

印象最深刻是75日當天,冒暑挑戰的億載金城馬拉松,並且通知學任職中鋼同事,來現場慶賀他的同學蔡振曉挑戰百馬成功。接續九月前後兩次六週連馬共計12馬:前六馬 為艋舺、苗栗、台中TBIM、日月潭扶輪、北投超馬、金城桐花盃。後六馬為太魯閣、桃園、 花東樂活、白河佳偶、富邦到年度關門馬拉松培蔡清決挑戰百馬圓滿終結。

至年底全年30馬,生涯累計75場馬拉松。繼續加油向百馬邁進!

98.7.05億載金城馬拉松'

延伸閱讀
# 誰來晚餐- 馬拉松夫妻陳篤恭伉儷

2009跑馬影片-> https://youtu.be/DwB34spHwZA




本體覺與平衡感-黃瑞祥

黃博士臉書PO文說明,「本體覺」(proprioception)亦即「姿勢感覺」,是運用及整合來自肌肉、關節、骨骼等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傳遞肌肉是在伸展還是收縮,以及關節是彎曲或伸直的訊息。

它的接收器分佈在我們的肌肉、關節、韌帶、肌腱和結締組織中,因此可多讓小孩玩一些可撐手(爬)、出力(彈跳床)的遊戲,因此多爬對寶寶的發展是絕對有助益的。

功能在提高身體知覺和促成動作控制與動作計畫能力。「本體覺」協助我們用肢體表達自己,讓我們能以省力又有效率的方式移動身體。有了「本體覺」,我們能平穩地走路、快跑、爬樓梯、提箱子、坐下、站立、伸展和躺下。同時,當我們擁有正常的「本體覺」而能信任自己的身體時,我們會感到安全與安心,而產生情緒上的安全感。

進一步討論可知正常人有七種身體感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和肢體之間的協調。直接參與身體平衡的有三個系統:前庭覺系統、本體覺系統和視覺系統。
「本體覺」是整合來自肌肉、關節、韌帶、肌腱等,身體內部伸展和收縮的感覺,讓我們能知道身體各部位的相對位置、動作位置、速度和方向。會影響身體意識、動作協調。

「前庭覺」是整合頭部相對於地面的位置、身體對地心引力的感覺反應及平衡。讓我們知道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移動的方向及速度。與視覺整合,影響身體姿勢控制,調節警醒度與注意力。

當前庭系統受損時,會出現眩暈、眼球震顫和平衡障礙(站立和步態不穩,向患側偏斜);當本體感覺(具體描述見樓上回答)系統受損時,會出現閉眼時不能準確判斷肢體所處的位置、運動狀態及骨骼所接觸到的振動(閉眼時也會出現站立和步態不穩);當視覺系統則主要起輔助和整合作用,比如本體感覺受損的患者在睜眼時仍然能夠保持站立和行走平衡,而閉眼後則會出現站不穩甚至摔倒的現象。

而小腦是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器官,接受所有重要的定位感覺的傳入(包括上述所前庭系統、本體感覺系統和視覺系統),從而對肢體運動及軀體平衡進行反饋(主要是在無意識的層面,比如維持身體平衡和熟練動作的完成,而涉及到意識層面的要上升到大腦來進行最終控制)。

總結「平衡感」是一個較大的概念,是由前庭系統、本體感覺系統、和視覺系統來共同維持的,最終都要通過小腦來控制。(摘自好友黃瑞祥臉書)

延伸閱讀
# 賽道上臥虎藏龍- 跑馬認識的黃瑞祥博士



星期五, 5月 27, 2016

第4章-葉石濤與陳映真(台灣左翼作家的皂兩個面向)

葉石濤在高雄終其一生
與陳映真兩人相差一紀年(12歲)。同時在1980年代完成左翼小說是戰後初期向台社會主義運動致敬,也向台資本主義權威表達反抗。左翼運動大逮捕不祗發生在1930日本殖民時代也見諸1950的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日本與國民政府兩者在反共立場卻成為共犯

與中國意識分別在不同的兩條路線前者反共始日時代而國民反共始於1920大陸時期。國民徹退之後不但反共而且共,造成白色恐怖。

陳映真晚年寄託中國共產黨
1925年出生的早年偷偷閱讀社會主義書籍。相距12同樣受過日本教育陳映真在1937年出生則在1960以開始閱艾思奇的理論書籍。前者在1952年因讀書會事件監禁兩年後者在1968年也因為讀書會判十年直到1975介石去世而赦,提早三年出獄

是知青年都受過右中華民族教育同時形中國意識但是美國調整戰略由對峙到和解國內經濟政策也迫調整

在政經夾擊之下國際面臨巨變:1970釣魚台事件、1971退出聯合國、1972尼克森與周恩來上海公報至此台孤立。政治情勢急轉直下,來自民間的回應包括兩方面草根型民主運動掘起、本土鄉土文學的上升。

陳映真提出中國意識是為收編的台意識;但1977爆發灣鄉土文學論戰中斷了兩人的思想互動。1980年代兩者成為左史觀、與左中國史觀分野最後陳映真寄於中國共產黨、則投民進黨,在高雄終其一生這兩個政黨都以民族主義為訴求。枉費兩者當年左小說傳出抗議聲音到如今這這些聲意早己飄設逝於全球化的蒼茫大氣之中,如今回顧倍感敬意。

p.61-80 第4章- 現代主義及其不滿



第6章- 朱西甯的現代主義轉折(陳芳明)

現代性的到來伴隨西帝國主的侵略而發生與東方的自守傳統直接產生衝突。從小就在基督教家庭成長的朱西可能較諸同世代的讀書人還更具理解現代為何物他不但本身是怪咖難以捉摸定位包括太太劉慕沙,以及朱家三姊妹朱天心、朱天文也是文化界響亮的人物

在追求藝術過程中,他坦回應並接受現代主義沛的1960現代主義運動中與同時代的現代主義者並不同道例如外文系所傳的現代主義顯與美文化有關很特殊,他並未擁有學院訓練、也沒有外文系的經驗,竟能與現代主義運動相連結。

1977土論戰發生時它與現代主義看成對立。也因此怹在「鐵漿時期」創的短篇小說,與其說是在於懷舊倒不如說是批判的態度來看待舊社會而批判的精神基礎是來自魯迅的現代性思考。

長期以來朱西加上許多標籤:軍中作家、反共作家、懷作家雖有不滿,但實際上簡化了他創作的用心所在。他自承來台的前三十年'(1949-1979)創作空間有限管制半是良心克制軍中作家與反共作家的帽子,彷彿是在暗示他們的立場與官方文藝政策的一致性;然而軍人作家的自由度極低在雙重壓制之下,表面上不能骨挑戰官方政策,內心會有千言萬語的騷動。

對第三世界的知識份而言,現代性來了解放也帶來枷鎖前者認了封建社會的愚昧與迷惘進而掙脫;後者則輕易喪失自我認同淪為西方文化的禁

棈神與語言鍛籌鑄,是現代主義的兩大特色。前者是形式技、後者在於開發無意識社會的新感覺。他的特徵在於運用自己熟的方言、俚語、與白話文提煉出特敘述方式。作品鐵漿時期、冶金者、現代點鐘(1969)、偶(1958) 可讀性都很高。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