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世界成就,其實是時代的必然產物。了解時代條件,再把把已經具備的先決條件凑在一起,就水到渠成了。換句話說,當時代條件未成熟,先知先見的發明也無法取取得成就。我們以「飛機」的發明為例來加以印証。
想飛,是自古以來人類的夢想,直到十九世紀萊特兄弟才實現。其實理論發展從中古世紀就開始了。
首先談「飛行器」製作。中國古代的風箏、古希臘人的機械鴿、到達文希寫下「論鳥類飛行」以及他設計的模擬鳥為止,不具先決條件的任何飛行器都沒有成功。
其次是新一輪的探索。研究鳥類飛行、和鳥類翅膀的形狀,逐漸發現鳥類翅膀不祗提供「動力」,其特殊形狀還提供「升力」及滑翔的「浮力」。凱利爵士被奉為「空氣動力學之父」。它成為實現飛行的先決條件。
1849年已經76歲的凱利爵士製造了三翼滑翔機,以繩子牽引從山頂滑上,上面坐著10歲孩童,創下載人滑行的紀錄。四年後再發展可操控的滑翔機,但沒有具體記載成果,留下「改良型1853有舵滑翔機」的論文,送到法國航空學會。100年後同好仿製印証理論可行。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了自帶動力的飛機飛行。他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承受了先贀研究的成果,而且比蒸氣機輕巧的內燃機也發明了,終於一舉成功。
總之,認清時代,認清環境,選擇做該做的事。不早不晚,取得勝利,留名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