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傳統音樂中「十三音」是一種特殊的民間聖樂系統,與西方音樂理論中的「十三和弦」概念不一樣。
它是台灣廟宇、鸞堂、民間宗教儀式中使用的傳統音樂系統,是指「十三種主要樂器」所組成的合奏編制。常見樂器包括:二胡、三弦、琵琶、殼仔弦、笛、簫、笙、嗩吶、鑼、鼓、鈸、木魚、雲鑼等。演奏內容多為祝壽、迎神、祭典等儀式性曲目,如《萬仙歌》、《北元霄》等。
其中我與主彈二胡、兼彈中胡。一度想學笙,可惜中途放棄了。台灣十三音是台灣民間音樂的重要資產,具有宗教、儀式與社會凝聚功能。透過地方樂團(如王媽聖樂團、明善天樂團)持續傳承與教學。常見於高雄、台南、台中等地的廟宇活動與民俗慶典。
備註:在西方音樂理論中,「十三音」通常指的是「十三和弦」(Thirteenth Chord),是一種複雜的和弦結構。
它在七和弦基礎上加入九度、十一度、十三度音,如 Cmaj13 包含 C、E、G、B、D、F、A A B。而台灣十三音 指十三種樂器的合奏系統,屬於民間聖樂,與和弦無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