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而無禪便是詩,詩而無詩禪儼然。」李重華(1682~1755)詩論家。主張回歸儒家傳統的詩教,企圖擺脫佛教的影響。他的感嘆,反襯出王漁洋時代「詩禪一致」的主張大行其道。
「以禪喻詩」、「詩禪一致」。從宋代到清朝前期,是詩學傳統最重要的命題。而中國佛教普及的原因,也在於它與文學藝術的緊密結合。
以詩入禪、以禪入詩。「詩佛」王維引禪入詩創造了「空寂淡遠」。「詩僧」寒山拾得引詩入禪而有了清寒冷幽的「寒山體」。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紫柏真可,是「今之覺範」推動「文字禪」的教主;另外,憨山德清「超乎文字之外」、「風即禪」,意同「詩乃真禪」之謂。
總之詩禪合一是文學與宗教文化的結合,進而融入生活而深植人心。
資料來源- 中邊詩禪夢戲- 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廖肇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