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24, 2023

凰凰花與阿勃勒爭艷







澄清湖畔的「鳯凰木」與「阿勃勒」互相較勁。健走澄清湖,主要也是繞著湖畔觀賞「火紅」與「金黃」相互爭豔。

這兩種植物在乾旱期顯得更為突出。它們都不是土生土長,而是「外來種」。

「鳳凰木」是台灣新住民,在126年前(西元1897明治時代)引進台灣。它由日本孟買領事館採購種子先種植在臺南,至今仍被稱為「鳳凰城」。目前由「人工引種」栽培,被廣泛栽種為觀賞樹。野生屬於「瀕危物種」。

「阿勃勒」是台灣植物界早期的新住民之一。1624年荷蘭人轉進台灣「大員」同時由印尼引進阿勃勒。在今日台南安平區設立據點,大量種植當船料和農具。它不但供食用,還可以充當肥皂,更是以前荷蘭人在台的重要戰略物資。也見証荷蘭人在台開疆闢土的功績。

如今兩者都融入本土了,成為很受歡迎的觀賞植物。特別受到高雄巿民的關愛。我也很喜歡!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