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19, 2022

2004青年文學會議


「文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由國家台灣文學館出版,共分為六場合計15篇。

第一場三篇:

1.1 誰的傳人?誰的派(黃恩慈),論王德威的張學與張派

1.2 關於一場酷刑的不在場証明。檢視七等生的現代主義、與其作品的規訓與逞罰(伊格言)

1.3上海與台灣,新感覺的兩種實踐(蔡明原),以翁鬧與劉吶鷗的作品為探討對象。


第二場三篇:

2.1 鄉愁與記憶的修辭(王靖丰),戰後台灣鄉愁詩的轉變;

2.2 虛擬與親臨(曾琮琇),荒廢美的譜系(邱雅芳)

2,3 試探佐滕春夫「女誡扇綺譚」與西川滿「赤崁記」。


第三場三篇:

3.1 中國化?台灣化?或是現代化?,論陳儀政府時期文化重編的內容與性質(徐秀慧)

3.2 反攻與反共-關鍵年代的關鍵年份(陳明成),台灣文壇1956的再考察

3.3 劇場裹的解嚴台灣(汪俊彥),「劇交流道」劇本集的台灣圖像研究。


第四場兩篇:
4.1 遊目歐美,遊心台灣(尤靜),試論林獻堂「環球遊記」中的現代性

4.2 文化的擺渡(鄧慧恩),楊逵翻譯作品的社會意義與銓釋。


第五場兩篇:
5.1 原住民現代詩中的空間意涵析論(陳政彥);5.2 文字書寫與口傳故事母題與子題之差異(曾基瑋),以撒可努「巴里的紅眼睛」為例。


第六場兩篇:

6.1 台灣日據時期階級意識的形塑(蔡依伶),以「三字集」為例

6.2 當代文學之佛學世應(蔡孟娟),論東年「地藏菩薩本願寺」。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