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28, 2015

跑馬追古-台南玉井噍吧哖事年百周年紀念

每次跑曾文馬拉松總會經過玉井,不曉得這個小鎮曾經差一點被滅村。今年(2015)乙未年,台南巿政府特別舉辦「噍吧哖100周年術研討會」,讓我注意到這個玉井小鎮,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這也算是歷史吧!

1915年(大正四年)噍吧哖事件又稱西來庵事件,由余清芳等人與日軍在噍吧哖(今臺南市玉井區)交戰,又稱「余清芳事件」、或「玉井事件」。合計台灣人民抗日被判刑的人數為6,579人。這些人數,並不含戰死或被屠殺的無辜民眾。

台南文化局在8月22及23兩天舉辦學術研討會,並且邀請學者出版3本書:「噍吧哖一九一五」、「百年回首噍吧哖事件」、「山谷長歌─噍吧哖事件的在地繪影與歷史圖像」

「噍吧哖一九一五」由台灣史研究者蕭景文以淺顯易懂圖文寫出,推動歷史教育,讓讀者清楚了解事件發生的過程。

「百年回首噍吧哖事件」是暨南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邱正略所寫的,探討官方登載與民間流傳的受難者人數有落差,並利用內政部戶籍資料數位化系統,發現當時噍吧哖事件前10年有1400人被判刑,其中就有800人死亡,數字令人畏懼。

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長戴文鋒撰寫「山谷長歌─噍吧哖事件的在地繪影與歷史圖像」一書,耗費2年時間訪談耆老,內容充滿感性。戴文鋒說,外界雖認為,當年許多失蹤人口最後都身亡,在當地卻聽過有人被申報失蹤,實則存活、改名換新身分的故事。

副市長顏純左期盼從過去經驗解決未來的問題。「恩怨可以化解,歷史不能遺忘」台灣文學館長陳益源說,緬懷過去,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跑馬追古,讓台灣人知道台灣史,應該是不錯的一件事。(跑馬追根04)

延伸閱讀-
1. 1915年西來庵事件死傷慘重
2. 余清芳紀今碑及抗日古戰場
3. 1915年噍吧哖事件流水帳

1930年霧社事件-莫那·魯道留名青史

霧社事件,是日治臺灣昭和五年(1930年)發生的原住民抗暴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

頭目莫那·魯道(1882- 1930)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在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襲殺日本人。事發後立即遭總督府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

事件以悲劇收場。重要人物莫那·魯道飲彈自盡,參與行動各部族幾遭滅族,數百原住民於寧死不屈下集體自縊,餘生者被強制遷至川中島(今清流部落)。2003年拍成電視劇及魏德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再度引發關注。

其實在1896年至1920年間,臺灣原住民死士先後發動150餘次武裝抗日行動。1930年爆發的霧社事件最為慘烈而廣為人知。著名的有邱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鄧相揚的小說《風中緋櫻》及魏導的《賽德克·巴萊》賣座電影。《抗日事件/抗日英雄》


延伸閱讀
1. 1973年莫那魯道遺骸還鄉
2. 追念霧社事件81週年-比較原住民與客屬東移

星期日, 9月 27, 2015

102年度總目-2013中鋼慢跑社訊


期別 出刊日期 篇名 備註
887 2013/1/1 歲末賽事夯- 廠慶、月世界及飛虎農博馬拉松
888 2013/1/16 歲末年初賽事多- 中科、雙潭及第8屆泰雅馬拉松
889 2013/2/1 元月遠征日本指宿及金門馬拉松
890 2013/2/16 金蛇拜年馬大年初一開辦
891 2013/3/1 高雄國際馬中鋼慢跑社全員投入
892 2013/3/16 從國內到海外- 台北金石及日本京都馬拉松參賽
893 2013/4/1 第七屆古都馬拉松及跑三校挑戰賽
894 2013/4/16 北港、佳里、豐原馬拉松及國際環台超馬
895 2013/5/1 哀悼波馬,挑戰台東鹿野馬、首屆鎮西堡及北橫超馬
896 2013/5/16 明德水庫及空之橋馬拉松
897 2013/6/1 礁溪温泉盃及八掛山台地馬拉松
898 2013/6/16 苗栗快速道及「台中平潭兩岸馬拉松交流賽」
899 2013/7/1 炎炎6月國內參賽及跨海協辦賽事忙
900 2013/7/16 炎夏號召高屏溪及鳯山水庫團練
901 2013/8/1 兩場夏日夜跑-至善光橋及憶載金城馬拉松
902 2013/8/16 光橋夜跑及四重溪72公里超馬
903 2013/9/1 利吉惡地超馬及馬祖馬拉松試跑
904 2013/9/16 第29屆法國紅酒馬及苗栗馬拉松
905 2013/10/1 南投中潭及大平山雲端馬拉松
906 2013/10/16 九月人來瘋!兩週五場馬拉松
907 2013/11/1 后里、高美濕地及艋舺馬拉松
908 2013/11/16 北中南賽事各得優勝奬
909 2013/12/1 屏東單車國道、神岡及旗津山海路跑
910 2013/12/16 阿公店盃及曾文水庫馬拉松

慢跑社訊歷年總目錄(107106 105104103102101100)
-》108運動週報


重寫台灣文學史- 黃錦樹及張錦忠編

文學史為什麼要重寫?因為台政權多次移轉、因為環境一再變、因為人心思變,實際上也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

例如陳少廷為他當年著力於闡「中國文學對台灣文化之影響」而表達歉意。承認新文學有其獨特性及存在之社會文化背景,因此把台灣文學視為中國文學之支流,是不當之論」。這是他自己覺得昨非今是的言論。

又如1984年批評文藝過份注重本土現實及社會觀點性,失去整個中國或世界的立場來分析鄉土問題…..」。但他在文史綱中提出類似看法時 整個中國一詞已被刪除。

另外,丘逢甲為台灣「落跑大人,從保台抗日退場的主角,還能出「孤臣無力可回天,宰相有權能割地」膾炙人口的詩句。回故國成為嶺東名士。與共領風的政治文化人相唱和。週於黃憲、康有為、梁啟超淑園等,從潮到南洋交遊酬唱,竟成為愛詩人。但是浪港灣卻是老一口耳相傳在成為在地民間不可磨的印記。

世代交替、與世代衝突也成為文學史一部份。在中國文學範疇中的台灣文學,或許不甘再以地方的、鄉土的文學自處,而企盼突出自己獨特的生命力。另也有遺漏的
眷村文學」。

本書收文稿多,值得一讀再讀
輯一
1.認同研究中的歷史-
2.
台灣文學-張錦忠
3.
後遺民- 王德威
4.
無國華文文學- 黃錦樹
5.
文學史對話- 張誦聖
輯二
6.
丘逢甲與文學的離散現代性- 嘉謙
7.
八紘一到大東亞共榮圈- 李文
8.
在地性的生產- 邱貴芬
9.
香港文學或是台文學- 黃英哲

洞見與不見- 單德

編後記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