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27, 2015

重寫台灣文學史- 黃錦樹及張錦忠編

文學史為什麼要重寫?因為台政權多次移轉、因為環境一再變、因為人心思變,實際上也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

例如陳少廷為他當年著力於闡「中國文學對台灣文化之影響」而表達歉意。承認新文學有其獨特性及存在之社會文化背景,因此把台灣文學視為中國文學之支流,是不當之論」。這是他自己覺得昨非今是的言論。

又如1984年批評文藝過份注重本土現實及社會觀點性,失去整個中國或世界的立場來分析鄉土問題…..」。但他在文史綱中提出類似看法時 整個中國一詞已被刪除。

另外,丘逢甲為台灣「落跑大人,從保台抗日退場的主角,還能出「孤臣無力可回天,宰相有權能割地」膾炙人口的詩句。回故國成為嶺東名士。與共領風的政治文化人相唱和。週於黃憲、康有為、梁啟超淑園等,從潮到南洋交遊酬唱,竟成為愛詩人。但是浪港灣卻是老一口耳相傳在成為在地民間不可磨的印記。

世代交替、與世代衝突也成為文學史一部份。在中國文學範疇中的台灣文學,或許不甘再以地方的、鄉土的文學自處,而企盼突出自己獨特的生命力

本書收文稿多,值得一讀再讀
輯一
1.認同研究中的歷史-
2.
台灣文學-張錦忠
3.
後遺民- 王德威
4.
無國華文文學- 黃錦樹
5.
文學史對話- 張誦聖
輯二
6.
丘逢甲與文學的離散現代性- 嘉謙
7.
八紘一到大東亞共榮圈- 李文
8.
在地性的生產- 邱貴芬
9.
香港文學或是台文學- 黃英哲

洞見與不見- 單德

編後記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