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18, 2016

陳寅恪與傅斯年-岳南著(2009遠流繁體版)

與胡適同屬北大人,兩人際遇及結果並不相同。陳寅恪(1890-1969)比傅斯年(1896-1950)早出生、而晚去世;但後者短短54年的生命,最後兩年擔任台大校長,而且是在台灣省議會被郭大炮(省議員郭國基)質詢時,因心肌詪塞而死亡,國人大都留下深刻而良好有印象。

傅斯年至今因台大傅園、傅鐘傳承而響亮。本書形容傅校長脾氣暴糙、身裁肥頭大耳,在北大就學、海外留學及任職研究院期間,爭強逞勝過程有如畫龍點睛,精采極了。確實一般傳記書籍很難看到這麼生動的描述。中國大陸出身的作者岳南,實事求是的寫實感,令人印象深刻而感佩。

陳寅恪更是奇人奇事,留學美哈佛、英、法、德等國,但是就是沒拿到碩、博士學位,而以導師身份從容登上清華大學講堂,還是受到學人的敬重,以及學生的喜受。

身兼哈佛三傑(另兩位為吳宓、湯用彤),後來成為清大同學四大導師之一(餘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也是現代四大史學家(餘為錢穆、吳宓、湯用彤)。他的學問深不可測。在1923柏林求學期間一封「與妹書」由吳宓取得刊載與「學衡」第廿期,真的是轟動萬教。從晝信內容得知知他懂得甚多古文明語言,至少包括藏文、蒙古文、突厥回鶻文、吐火羅文、西夏文、滿文、朝鮮文、梵文、巴利文、印地文等,而且對歷史及佛教甚有研究。可惜,1949年未隨國軍徹退而轉進嶺南大學。之後,在紅衛兵文化大革命的洗禮中奄奄一息,而劫數難逃。

胡適離開北大時留下三句話:「在蘇俄有麵包沒自由;在美國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1948年12月15日在傅作義掩護之下,陳寅恪會同胡適從南苑機場逃離北平抵南京,傅斯年前來迎接。一個月後前者沒踏上赴台的船板而轉赴廣州嶺南大學任教,而胡適及傅斯年分別接掌中央研究院長及台大校長。

本書值得一讀再讀並珍藏。摘要目錄如下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序:獨為神州惜大儒(何茲全)

第一章 風雲際會
走進清華園∕從北大到柏林∕北京初會∕槎浮海外

第二章 江湖多風波
歐洲行旅∕柏林日夜∕羅家倫信件披露的隱祕∕傅斯年歸國∕中山大學的暗流

第三章 南北兩校園
傅斯年與魯迅、顧頡剛的衝突∕由同窗到仇寇∕陳寅恪進清華的背後隱祕∕獨為神州惜大儒∕王國維沉湖

第四章 史語所的第一桶金
元和新腳未成軍∕內閣大庫檔案的「發見」∕陳寅恪與內閣大庫檔案∕

第五章 望斷天涯路
盧溝橋事變∕流亡途中∕再別長沙

第六章 南渡記
暫住蒙自∕遷往昆明∕炸彈下的陳寅恪與傅斯年∕

第七章 中研院院長爭奪戰
八方風雨會重慶∕來渝只為胡先生∕揚子江頭流亡客∕

第八章 縱橫天涯馬
傅斯年家世情緣∕辭別重慶∕營救陳寅恪∕「殺孔祥熙以謝天下」

第九章 與李莊擦肩而過
騎上虎背的葉企孫∕傅斯年與葉企孫之爭∕李莊不復見

第十章 西北望
亂世策士夢∕傅斯年與毛澤東窯洞相會∕延安歸來

第十一章 千秋恥,終當雪
初聞涕淚滿衣裳∕代理北大校長∕重返平津

第十二章 魂返關塞黑
在燕大講台上的背影∕陳寅恪失明經過∕欲將心事付瑤琴∕陳寅恪與蔣介石的因緣∕赴英就醫

第十三章 生別常惻惻
日暮蒼山遠∕還都南京∕最後的晚餐∕北歸一夢原知短

第十四章 斯人獨憔悴
醉不成歡慘將別∕退守孤島∕傅斯年之死

第十五章 殘陽如血
南國的冬日∕汪籛、向達的悲劇∕傅斯年家族的毀滅∕陳寅恪之死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