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月 21, 2017

「隧道效應」的理論與闡述

人們處於隧道中時,會對前方的目標特別專注,但因為視野受隧道侷限,以致完全看不到外面的事物。這種現象叫做「隧道效應」。這是美國新銳教授穆蘭納珊及夏菲爾合著的暢銷書《匱乏經濟學》(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所提出的觀點。

聯合報依據這項理論闡述兩個現象:其一,美國消防員「因公殉職」的首要原因,並非葬身火場,而是死於車禍。(18942000年間達20%到25%),且多數是未繫安全帶(占79%),以致在消防車快速行駛時被甩出車外致死。

其二,民進黨新政府上任後,蔡總統致力兌現各項改革承諾,並推出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長照2.0、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政策,為何各界並不領情,且抗爭不斷。其中原因,恐怕是蔡政府深陷時間匱乏所帶來的「隧道效應」(tunneling)而不自知。

「改革就像一場馬拉松,不能用百米衝刺的心情」;如今,若想要兌現競選承諾,期許勿陷入「隧道效應」的困境。


參考資料-從「隧道效應」看一例一休決策(2017-02-21 00:3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