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月 14, 2020

我擁群像-I contain Multitudes

生命是一座島嶼。人即使是雙身而來,也從不孤單;因為我們存在於共生關係(symbiosis)之中。這個美妙的詞彙代表生活在一起的不同生物。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屬於自己的動物園,一群動封在身體𥚃的聚落。也是一個住滿各毎物種的集合體,一個完整的世界。

作者艾德-楊(Ed Yong)是一位獲奬無數的科普作家。本書一頭栽進體內的微米小宇宙,看生物如何與看不見的微生物互相算計、威脅、合作、保護與塑造大自然的全貌。

所說的「一砂一世界」,本書具體呈現。地球上蘊藏著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態系;熱帶雨林、草原、珊瑚礁、沙漠、鹽沼。每個態系都有獨特的物種群落。同樣的,人類身上也包含了不同的生態系。每一個人從皮膚、嘴巴、腸胃道、生殖器、以及任何與外界相連的器官中,都還有自己特有的微生物群落。

作者引用其中一位微生物學家說,地球上生物的起源也與微生物有關,因為生物從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的源頭就是取決與微生物的協助。書中也指明「改變腸道」的微生物,可以「促進大腦」的腦力運作,而且有無菌鼠注入益菌發現,它可以改變習性,變得更積極、更有活力。

「益生菌」是最通俗的應用。益生(probiotic)是有益於生命,它是刻意將微生物加進來;抗生(antibiotic)正好相反,它把微生物從我們身上除去。先驅者是俄國科學家梅契尼可夫。他認為保加利亞農夫延年益壽是飲用能製造乳酸的細菌。在生數十年使用發酵乳。1930年代日本微生物學家代田稔Minoru Shirota鎖定不被胃酸摧毀而能抵達腸道的「乾酪乳酸菌的菌珠Loctobacillus casei」放進發酵牛奶中,在1935推出「養樂多」飲料。後來「優格」以Activia品牌行銷產生了許多爭議。

接著列舉「糞便菌叢移植」,在醫學史上讓「梭狀芽孢桿菌」嚴重腹瀉患者治癒,讓人匪夷所思。另名也提到「水平基因移轉」相當精彩,微生物能把細菌的基因納入納內自己的基因體,用來壯大宿主同時保護自己。這種過程相當於百萬年的「物種演化」,由內在改變瞬間完成。

總之,作者雖然是記身份,但是契而不捨親訪專家學者,同時引經据典列出參考資料來源,是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案頭書。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