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02, 2025

古典音樂與現代文明


冏異於憑吊古蹟、遺址,現代人能聆聽來自遙遠過去的音樂,何其幸福。

生活上,我們依賴現代文明,為什麼還要為數百年前古人創作的音樂,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呢?


為什麼有人願用19世紀德國、17世紀義大利或12世紀法國音樂來消磨空閒時間?古典音樂就像藝術品,其價值往往超越時代。不同時代的音和文化,對我們的生活,有何感染力?


現代人因爲演奏及音響技術的發展,音樂欣賞成為觸手可及的日常。中世紀環境不同,神職人員在教堂聆聽聖樂、群臣去參加假面舞會、喧鬧而悶熱的歌劇院。如今一面洗澡一面聽、高速公路開車也能聽。


音樂伴隨歴史的發展更豐富化。一路走來提供更多的感受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貝多芬努力拼搏、莫里斯及拉威爾生命飽滿的存在感。比對現代電子音樂的崇高感。把所有音樂合在一起,就構成一個人生經歷豐富的世界!


資料來源-讀者雜誌P60/2024-10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