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12, 2015

獨處的力量(How to be alone)- 詹宏志與楊照對談

詹宏志與楊照對談
在這個人人擁有好多螢幕的時代,我們還「會」獨處嗎?其實獨處比我們想像的難,也比我們想像的有力。

這個題目是從法蘭岑的《如何獨處》How to be alone來的。alone翻成「獨處」到底夠不夠?不是對不對,是夠不夠。因為alone顯然意思比獨處要再鬆散一些,再多一些可能性。

詹宏志首先認為法蘭岑是「要跟每個人對抗的人」,因此對閱讀不再是群眾熱衷之事,可能有非常強的危機感。但是對於世人普遍擔心的閱讀崩壞,他提出見解「這是低估了閱讀,也高估了網路

進一步說:從歷史看來,閱讀者一直是稀少的,只不過曾在一段時間成了流行。現狀的變化,只是群眾將注意力轉移到電視、網路等媒介罷了。

楊照接著說明:獨處並不是指旁邊有沒有人,或者你在一個什麼樣的空間、什麼樣的狀態底下。重點是你有沒有跟自己在一起?你有沒有這個勇氣,或者你是不是處於這種狀態底下,跟自己相處,挖掘自己?

葉公超曾說過:「魯迅是什麼樣的一個人?He cannot even get along with himself.」;跟自己都搞不好,跟自己都處不來。年輕時崇拜這一句話講得好:還用英文講,講得多棒。當時覺得一個人不能get along with himself是一件荒唐、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認定魯迅就是這種人。

但是年紀越大越發現,我們真的沒有多少人可以get along with yourself。想一想我們有沒有辦法,或者是否曾經認真地去問過這個問題、去考驗過自己:你能夠跟自己好好相處嗎?

111日,誠品書店與新經典文化藉由法蘭岑的散文集《如何獨處》,由台灣嗜讀如命的文化人詹宏志與楊照以「獨處的力量」為題,談在這個閱讀和寫作似乎不再能聚焦社會閱聽大眾的時代,閱讀所帶來的獨處力量還在嗎?

全文兩萬多字點閱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22453/

人物- 詹宏志楊照
延伸目錄 -> 書摘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