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21, 2019

2019第六屆杉林溪森林馬拉松


想要保障馬拉松賽事安全,除了加強交管、強化醫護之外,最主要還是回到源頭,進行「賽道風險評估」。如果預見不可避免的「危險因子」,足以發生「不能接受的意外」風險,必須放棄,少碰為妙。

2019年10月19日第四次參賽「第六屆杉林溪馬拉松」。雖然年年進行順利完賽,我對前段賽道安全仍有疑慮。藉此分析「危險因子」,建議主承辦單位放棄「危險迴圈」這一段賽道,否付出的風險實在太高。

清晨六點半全馬先開跑,每隔十五分鐘依次為半程及6.8公里健行分別出發。賽道前十公里都在園區裹面,特別是環繞清瀧岩瀑布底部、經吊橋回原路形成「危險迴圈」。
危險迴圈之一
「危險迴圈」內石頭階梯狹窄、溼滑、且有上下坡。另外,經過吊橋人多又無法管制人數及速度、導致搖晃非常厲害;如果發生「共振」其後果不堪設想。加上半程快腿搶時間、全馬後段班忙拍照,在瀑布下造成擠壓衝突,險中加險、特別容易衍生意外。

參賽四次都未發生意外「是幸運而非必然」。主要因為全馬選手先跑、十五分鐘後半程再鳴槍,開跑不久形成半程快腿與全馬後段照相班擠在一起的現象。半程快腿在青瀧瀑布狹小步道中,仍無法或不願意減速、到了吊橋還是彈跳而過,險象環生。

進行「危險因子」分析可以發現,其一、剛開跑時人流集中無法疏散。其二、全程先開跑、半程快腿在「危險迴圈」內追上全程後段班,進而讓「危險迴圈」的風險進一步惡化。其三、半程及全程選手爭先恐後穿越吊橋,包括負荷及震動產生安全疑慮。綜合以上三項「危險因子」想降低風險必須「健行和路跑路線分開」。祗讓健行組通過,而半程、全程路跑賽道,避免進入「危險迴圈」。

總之,事件之後,去量化各項風險所產生的影響或損失,很容易成為「專家」,其實祗算是「事後諸葛亮」;如果事前有能力去鑑別、指認各項可能發生的風險,卻都不敢講出來,因為講出來就是「烏鴉嘴」。所以人類喜歡當「專家」、而不想當「烏鴉」。我也必須承擔從專家淪為烏鴉的風險,哀哉!

延伸閱讀

1、第1-2014/9/27-1369 

2、第2-2015/11/28-333》 (富士山馬)

33-2016/10/22-524 (06:45:42)

44-2017/10/21-501 (06:23:31)

55-2018/10/21-711 (06:36:56)

66-2019/10/19-778》 (06:54:06)

7、第7-2020/10/17 《.     》

88-2021/10/16 310》 (06:51:45)

99-2022/10/15 270》 (06:43:48)

10.第10屆2023/12/2 《304》 (06:31:16)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