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27, 2020

幌馬車之歌-重讀有感

1995年看過「幌馬車之歌」這本書。今年(2020)五月再巿圖借閱1991年時報文化版同名的書,重看一次,感受更為深入。

1949年國民黨大徹退並實質統治台灣;1950韓戰爆發,在美國默許之下,為鞏固政權連續五年之間營造「白色恐佈事件」,展開廣泛而殘酷的政治撲殺。

本書以報導文學的形式,主要記錄客家籍青年鍾浩東(1915-1950享年35歲)及其夫人蔣碧玉(1921-1995)潛往大陸抗日、返台鼓吹解放事敗遭受槍決的過程。也涵蓋同時代類似青年的革命奮鬥故事。本書成為侯孝賢主導「悲情城巿」的腳本。「幌馬車之歌」在電影中貫穿全局,也是從容就義時,獄友和他一起合唱的歌。

首先「陰錯陽差」。主人翁鐘式留日、郤反抗日本殖民統治,九死一生潛回大陸抗日。本來希望投身國民軍,但誤入共產黨軍,且被懷疑是日諜。幸賴丘逢甲解圍輾轉逃難而投入廣東工作隊。

其次「鼓吹解放」,在台積極創辦地下刊物「光明報」。他在抗戰勝利後又迅即回到台灣,投身教育事業擔任基隆中學校長。在這期間,與當時的知青一樣,思想迅速左傾;而鍾浩東本身更是加入了地下黨,在1949年被捕之前,他熱烈盼望且相信即將到來的「解放」,和國民黨政權進行殊死鬥爭。1950年5月爆發後求仁得仁,同年10月14日槍決於白色恐怖的著名犧牲者之一。

最後是平反,直到68年後同天2018年10月14日才由轉促會徹消鐘浩東罪名。

進一步討論發現時空推移,看完本書仍有許多疑問:為什麼留日菁英轉而抗日?遠走大陸想望國民軍、為何又投入共黨軍?擔任校長郤又加入地下黨?既然左傾為何轉促會對他平反。書中有評論指出,不了解時代背景的話,會「霧煞煞」難以理解。因為連大導演都把1950以後的「白色恐佈」和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搞混了。前者為統治者對異議份子搜捕整肅;後者是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的「衝突事件」。

另外,他的妻子蔣碧玉、又名蔣蘊瑜(1921年-1995年1月9日)是他的國語老師。活到74歲得以見証他的一生。養父蔣渭水為台灣日治時期知名社會運動人士,她是台北帝國大學護士班畢業後擔任護士,與鍾浩東前往中國參加抗日戰爭 ,1946年鍾浩東擔任基隆中學校長,並組織基隆市工作委員會,光明報事件後遭到逮捕,蔣碧玉因涉及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案遭管訓半年 ,1988年任中國統一聯盟執行委員,終身致力於兩岸統一運動。

本書第三版也在2016年出版了,增加許多文件及圖片。聽說可見作者藍博洲勤於筆耕,把寫作看成一生的志業,不斷編修、增補資料的努力。
2010年11月20溯走客家精英抗日之路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