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20, 2007

1999年開創北頭洋走標宣導平埔阿立祖

平埔族供奉阿立祖
佳里蕭壟社北頭洋發展協會許總幹事電話邀約,中鋼慢跑第一次組隊參加「北頭洋走標」競技。暮然驚覺:我與平埔族也有所關聯。由"族友"蔡清決兄引薦,進一步拜祭阿立祖、訪飛番墓、民俗文化村、荷蘭井、望高寮、粿葉樹之後,嘗試揣摩先民對"走標"的期待,真心與同好分享。
 
 1999年開展的「北頭洋走標」地區性民俗活動,如今躍升為為全國跑友的互動場所。小時候老一輩告誡子女不要整天「走標」。在勞力謀生的社會,跑步原是一種浪費。平埔族「以輕捷較勝負」的傳統、「身輕走若飛」善跑走之技為榮,與漢人自有不同。為了展現北頭洋「飛番」的善跑能奔,2001「走標」活動自七公里拉長為十七公里:由慶長宮→番子塭公廨→後港西社區(台江內海舊航道)→番子厝→興安宮中途折返。再經後港東天后宮(後港舊碼頭)→後港腳→慶長宮回終點。沿途盡是古廨古廟,服務人員頂著大太陽全程配合。北頭洋原來是地區名稱,位於佳里巿街金唐殿周邊。北頭平埔古語意為「巫女」,與「北投」同音異字。
飛番走標傳奇人物程天放
翻開兩手腕內側,如果有兩條橫紋,就是平埔族。嚇然發現:我的橫紋歷歷在目,趕快祭拜阿立祖。祂是西拉雅族人的守護神,恭奉在慶長宫後殿。當年漢人當道不得不所顧忌。公廨外觀似漢人小祠,無塑像、不立神位,以祀壺、豬頭殼、將軍柱等為象徵。擺設矸28支,及向缸一個,信眾擺放檳榔、粽子、及米酒。不燒香、不焚金紙,祭拜物品為檳榔、米酒及粽子。一年中的重大祭典有農曆3月29日、及9月5日 兩次。3月29日尤為重要,當天是阿立祖生日。  

  造訪「飛砂崙」甘蔗田中飛番墓,但見雜草(不種甘蔗了)田中露出地面30、40公分的古墓碑。決哥口中念念有詞,是為了照相清理地面而請罪。曾經頭髮綁108個銅錢與馬競技得勝,榮獲父子面君三次的殊榮,如今景象卻令人不勝感傷。再訪文化村瞻仰飛番將軍塑像,英勇外貌對照古墓碑更令人唏噓。續往超過三百年的荷蘭井、百年粿樹、直達望高寮(番子寮山)。這是全台第二矮的三等三角點,標高18公尺,卻也是中央研究院地殼研究所,地殼變動基準點。

  雖然祗是短短半天的參與。收獲卻勝似一甲子。這讓我重新領會:每一次的馬拉松盛會,不必跑完就急於打道回。除了恭賀得奬之外,如果能真心對主辦、協辦及參與各單位,人員更殷勤的互動,人生的體驗不但多彩多姿,而且更能展現多元的樣貌。

延伸閱讀
1
飛番
2
3、南科生態人文馬拉松的文化意涵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