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的馬卡烏在柏林創下世界紀錄02:03:38 |
2011年柏林馬拉松演出世紀爭霸戰,來自肯亞的馬卡烏單挑世界第一位高手依索比亞名將海利- 格拉西。後者在「2007柏林馬拉松」開創02:04:26世界紀錄,台北跑者有幸同場競技。續於次年漂亮1秒率先突破2小時4分的關卡。當天馬卡烏挑戰成功,推進21秒締造02:03:38新世界紀錄。
兩位高手平均速度維持每公里2分58秒不分高下。20至30公里最高峰飆出極速每公里2分52秒。至30公里撞牆期,馬卡烏一舉領先10公尺,以每公里2分56秒的速度奮力向前,把原世界紀錄者拋諸腦後。他怎麼做到的?
首先跌破眾人眼鏡,顛覆傳統觀念。以往都以為腳尖著地是短跑的專利,對馬拉松不見得有利。高速攝影放慢分析,馬卡烏在著地前腳板保持水平,著地瞬間腳指翹曲最後輕輕以腳尖觸地再全腳掌著地;反之,後者山本亮,明顯用腳後跟先著地,因此衝擊力甚大。
腳尖著地所受衝擊力祗有體重的1.6倍(93公斤);反之山本用腳跟著地衝擊力提高為體重2.2倍,相當於132公斤如左下圖。
不但如此,腳尖著地耗用的肌力也較少。在著地前由腳板及腳指靈敏的反饋,馬卡烏「觸地瞬間」祗耗用48%的肌力;反之,山本使用了81%的力量如本文下圖。用筋電計量測,馬卡烏「離地跑步」時祗用到腿肌30%力量,明顯小於山本亮,植下耐力的本錢。
第二個原因是較大的步輻。馬卡烏每一步長達1.8公尺,比山本亮多了10公分。馬拉松42.195公里兩萬多步計算,累計結果大步顯然有利。存細觀察,他是後腳跟踢屁股,再利用膝關節自然帶動小腿及腳板前伸。
進一步由馬卡烏脫下鞋子赤足全速檢測。著地前腳姆指的動作相當細微,大姆指往上翹曲、繼而壓平,觸地時明顯先由小姆指開始而及於全掌貼地。腳尖先著地並非一僦可成。NHK走訪馬卡烏出生地發現,小學生每天上下學各跑7.5公里,全部用赤足在山地。東菲是人類的發源地,九成世界馬拉松紀錄者的故鄉。
進一步由馬卡烏脫下鞋子赤足全速檢測。著地前腳姆指的動作相當細微,大姆指往上翹曲、繼而壓平,觸地時明顯先由小姆指開始而及於全掌貼地。腳尖先著地並非一僦可成。NHK走訪馬卡烏出生地發現,小學生每天上下學各跑7.5公里,全部用赤足在山地。東菲是人類的發源地,九成世界馬拉松紀錄者的故鄉。
總之,西方文化教育我們西裝畢挺、穿尖頭皮鞋才算時髦。追求時尚的結果,除了晚上睡前可以放鬆腳指頭之外,實質上我們已經變為「白天漸凍人」。別忘了,從事馬拉松運動,我們可以嘗試學習開拓自我,不隨波逐流!
延伸閱讀-
1、NHK揭秘之二- 生理對馬拉松速度與耐力之影響2、NHK揭秘之三- 馬拉松世界紀錄爭霸戰
3、馬拉松世界紀錄男子總排名
4、2007柏林馬拉松(第34屆)
5、波士頓馬拉松- 跑再快都無法創造世界紀錄
6、馬拉松世界紀錄與世界最佳成績大不同
資料來源(影片28分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