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場地」避開高温天氣。今年(2020)東京奧運馬拉松賽,硬是被強勢運作把場地移至到較涼快的「北海道」,適合高手發揮。回顧去年「多哈世錦賽」,女子馬拉松選手不到一半抵達終點,大會備受指責「太熱了實在不仁道」。東京很熱嗎?我們跑過東京馬的好友都知道,和台灣南部比較,實在「粉涼快」
「中暑意外」頻傳。2018我參加「倫敦馬拉松」,它屬於國際田協(IAAF)的六大金牌賽事。跑到32K眼見選手意外死亡。在地媒體飆罵,認為大會不仁道,因為開跑氣温攝氏24度,是四十年來比賽最熱的一天,為什麼不取消比賽,導致選手中暑死上?24度很熱嗎?個人感受不同。
「國內經歷」兩次親身經歷。其一,府城星光馬下午四點開跑,表計氣温己經30度我還堅持赤足跑。到了18K運河邊實在受不了,包括腳底起泡、頭昏不舒服,勉強撐住電線桿休息。劉老師上來關切,只好休息一下不跑了;另一次是台南「郵荷蘭花」馬拉松,到最後一公里出狀況,抵達終點內人請醫護支援。當時醫生對我說:您是休克狀態,血壓低到75mmHg,現場打點滴休息之後,才復原。
從生理學來說,人是恒温動物,理想溫度是37攝氏度,這是人體內許多「生物酶」的最適溫度。「生物酶」是人體生命活動最關鍵的物質,神經活動、能量代謝、維持電解質平衡等等都需要多種酶的參與。但是「溫度過高「或「過低」時,身體中的生物酶會失效,抑制人體的化學反應,導致人體機能失衡,嚴重者甚至死亡。
總之,台灣位居北回歸線上,我們高温耐受力較強。可以選擇閃避高温練跑,也可反其道而行,選擇「耐熱」訓練,發揮長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