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13, 2020

1895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和1874年的「牡丹事件」相隔21年,兩者都是十九世紀兩大涉外事件。它所引發的兩場戰役,影響台灣至鉅。後者由原住民「牡丹社排灣族」單獨奮戰、議和;前者因台灣被清政府丟包,島上組成獨立反抗軍垂死掙扎的最後戰役。值得注意的是乙未戰爭出現第一面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如今成為台博館的鎮館之寶。

看似單純的接收,演變成血淋淋的戰爭。最後讓「台灣徵討近衞師團長」北白川宫能久親王客死異鄉。主因日本依馬關條約派兵接管先遭遇原住民的武力抵抗;接續在唐景崧為首的台灣民主國成立後,能久親王奉命率領「近衛師團」進攻台灣,展開為期半的「乙未戰爭」。日治50年間,能久親王被神格化,在「終焉之地」興建台南神社,以親王為主祀的神祇。

另有一說,能久親王在新竹牛埔山遭遇抗日義軍抵抗,就已經中彈身亡;但日軍隱瞞死訊。他到底是病死、還是戰死?眾說紛紜。因為民間大多不相信日本官方所說,他在台南病死於瘧疾。

親王領軍前來接收台灣時,曾落腳於基隆舊海關禦舍營,所以在當地便有能久親王的紀念碑。該紀念碑身由混凝土製作,再以洗石子方式作為外飾,主碑體截面成方狀切除四角之八邊形,高約3公尺,可見分為三段,碑座較碑身寬大並有軍帶紋泥飾,用以說明被紀念者之身份,碑頂與碑身之間以轉角的三條線腳收分,碑頂上方略成錐形凸起,而此紀念碑於近年才被發現,但由於未善加維護,長年下來,部份已經遭受破壞。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