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22, 2021

科技與商業的碰撞與妥協

科技變革消滅舊工作,同時也創造出新的工作。科技與商業之間總會產生碰撞。觀察汽車取代馬車、貨櫃顛覆航運的過程,可看出端倪。


英國「紅旗法案」是汽車取代馬車的緩衝過程。1865年面臨蒸汽機車可能大規模取代馬車,成為主要運輸工具。該法案規定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至少需要三個人操控:其中一人在車前步行舉紅旗示警。另外也限制行車速度,鄉村6.4、城巿3.2 kph(公里/Hr)。法案有效抑制馬車快速被淘汰。30年後法案才被廢除。


1894年泰晤士報預測,到1940年倫敦倫敦每條街都會被埋在三米深的馬糞下。1885年配備汽油發電機的汽車己經發明,但是在1910年馬糞成為紐約巿政府最頭痛的問題。沒想到馬車斷崖式下跌。馬車極盛時期在1910、而不是汽車發明初期。當時福特T型車流水線己經量產了,量產汽普及又花了20年的工夫。


貨櫃興起又是另一番光景。航運界早就意識到採用貨櫃會帶來極大的效益提升。推動這一次大變革是一位前瞻商人抓住一場戰爭契機。在這1960年代美軍陷入越戰泥潭,不斷增兵越南更需連輸大量而快速的補給。


整合物流系統包括火車、航運和卡車,但大量碼頭裝卸散裝船的熟練工人面臨失業。最後的妥協是「額外照顧方案」,也就是說對既有熟練工人給予保護。碼頭按照貨櫃貨輪出現之前的工人總數雇用工人。


類似作法在柴油機車取代燃煤機車之後,仍然在車上設立鏟煤工職位;即使柴油機車頭不再有鍋爐、也不需再加煤了。


總之,從技術變革伴隨職場轉型,而科技進步過程中,對商業模式也會產生快速而重大的改變。兩者之間有衝突,也需要妥協,社會持續往行邁進。


延伸閱讀-科技變革與職場變化的三大轉型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