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縣枋寮又稱三條崙本營的石頭營。向東緩坡經化門社力里社在大樹林山(國民政府改稱大漢山)北側翻閱中央山脈。古道最早可追溯到500年前的卑南王,由於他顯赫的威名,保住了這條山徑的安全。式微之後山路走來並不安全。
這條路本屬卑南族和排灣族聯絡南台灣東西兩岸的道路,也是道光年間(1821- 860),平埔族馬卡道人向後山移民的道路。1877年(光緒3年)官方開始整修至出水坡稱為三條崙道路。1884年(清光緒10年)正式開鑿成6- 8米寬的開山撫番道路。
本名原為大樹林營,浸水營名稱最早出現在1894年(清光緒20年)。力里溪與茶茶牙頓溪的分水嶺是中央山脈主稜上的州廳界,也是浸水營古道的越嶺點。在民國50年代,由於民國政府軍事要塞及雷達站的開發,不但施作戰備用道,也破壞了西段的古道。
日軍統治期間,古道上也發生多次衝突事件,甚至撼動總督府動用兵力撫平。有關道路涉及原住民荷蘭人平埔族漢人日本人等人、事、物,本書都引經據典詳加記載。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1、浸水營古道超馬參賽名單及活動簡章
2、首屆大漢林道-浸水營挑戰賽全程紀錄
3、跑步浸水營國家步道 (林英津)
2、首屆大漢林道-浸水營挑戰賽全程紀錄
3、跑步浸水營國家步道 (林英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