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28, 2015

台灣文壇異類李永平- 他的人和他的書

華文作家李永平先生
1947 與我同年出生於英屬婆羅洲沙撈越邦古晉市,他定居台灣、心懷中國,不承認是馬華作家。他和中日台作家陳舜臣的遭遇相似,都有國籍認同及文化差異的問題。

作品
和多數臺灣作家偏愛描寫的都市生活相去甚遠。「有過兩次小中風,心臟功能不佳因此離不開台灣。」2013年受訪他自已這麼說。
馬來西亞獨立後從大英帝國的子民變成了馬來西亞公民,他但卻憤恨這個政客們炮製出來的國家。為了離他真正的祖國中國更近,他選擇到臺灣讀大學,此後除了在美國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的 6 年,他再未離開臺灣。但是台灣出版的馬華當代小說選集也不願收錄他的作品。
李永平先生的作品
他說:「我已經一再和臺北文藝界提過了,我對馬華文學這個名詞沒有意見,但李永平不是馬華作家,馬來西亞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沒切身關係的概念而已。」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歸為世界華文文學的一部分,更希望自己被稱為華文作家
「我真不敢回去,因為你不知道下飛機後會出什麼事情,說不定就從人間蒸發掉。他們對華人還是不友善,當然比印尼好一點,印尼華僑很可憐。我愛那個地方,我在那裡出生長大,可是我又怕,畢竟是外鄉人。」
他的書很叫座,首先是婆羅洲三部曲。從講述童年故事的自傳體小說《雨雪霏霏》,到同樣有自傳色彩的卡布雅斯河溯源回憶錄《大河盡頭》(已於去年 3 月在大陸出版),以及還未完成的奇幻作品《朱翎書》。這本書是早年生活的整理。
接著,近日首次在大陸出版的《吉陵春秋》成書於 80 年代,並曾入選由《亞洲週刊》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作家聯合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以煙花巷中的棺材鋪為背景,他用12個相互關聯的篇章描繪了一個關於惡與惡之懲戒的傳說。余光中評價說:吉陵鎮的存在不靠地圖與報紙,只能向中國的社會風俗與文化傳統去印證。此外,李永平還是哈樂德·布魯姆、V.S.奈保爾、保羅·奧斯特的譯者;正在寫的《朱鴒書》是奇幻小說。
總之,他最大的夢想是寫一部武俠小說,由李安拍成電影。無論是身份認同、或作品類型來看,李永平是台灣文壇、也是華文文學的異類。(關鍵語-  馬華文學)

1.延伸閱讀
2.資料來源
2.1 專訪台灣作家李永平(外灘畫報)
2.2 好讀網站

3. 延伸目錄 -> 書摘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