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天高架橋於2014年4月22日正式通車,高聳的橋墩、醒目的小半天牌樓,十足淹蓋了小半天古戰場遺績。事實上,從竹山往溪頭己經有了便捷的151道路,或許保留一些懷古實境會更有文化吸引力。幸好,如今還遺留一片孟宗竹林、一檔牆面,標示著「孟宗竹古戰場」。
這兒經過一段慘烈的戰事。1787年12月18日福康安安營於東埔臘後,兵分三路下令進軍,一路繞道後山,三路官兵至小半天山麓,準備攻打林爽文部隊。
趁著黎明時分,山區草深樹密、路衛逼窄、陡峻岩峭、人員必須攀藤登壁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為了防備,林爽文在山頂豎立木柵,疊石為牆,砍伐大樹阻塞通道。清廷官兵攀援而上,林爽文率眾投石放鎗。福康安下令:「山路險惡,無可駐足,今已至此,有進無退!」官兵不避鎗砲,蟻附而上。
林爽文退回柵內,抵死抗拒。圍攻至巳刻,合力撞倒木柵,林黨2000餘民兵頓時潰散,雙方展開斯殺,現場被殺200餘人,擊斃黨首10餘人,5名遭擒。兵敗後繼續德興瀑布上游處逃亡丟下十八竹簍的龍銀,而有十八龍銀的典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