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13, 2023

台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


瓦歴斯-幹諾曾將原住民文化情境分為三個時期。每一個時期都呈現「制度化遺忘」的殖民遺蹟。

其一「被去主體化時期」1930~1945;其二「被漠視化時期」1946~1988;其三「主體建構時期」。

原住民文學發展於第二時期,到了第三時期才受重視。政經上的劣勢,使原住民文學呈現一種「被殖民」情境。一旦有機會發聲常會出現「回歸母文化」的姿態。主要內容常以「對抗文化滅種」的模式出現。


代表作包括:瓦歴斯-諾幹(泰雅族)「番刀出鞘」;利格拉雅-𡡅「母親為排灣族」;亞榮隆/撒可努(排灣族)「山豬、飛鼠、撒可努」;夏曼-藍波女(達悟族)諸多作品。


資料來源 p232~234, 文學@台灣

延伸閱讀- 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定義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