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歴斯-幹諾曾將原住民文化情境分為三個時期。每一個時期都呈現「制度化遺忘」的殖民遺蹟。
其一「被去主體化時期」1930~1945;其二「被漠視化時期」1946~1988;其三「主體建構時期」。
原住民文學發展於第二時期,到了第三時期才受重視。政經上的劣勢,使原住民文學呈現一種「被殖民」情境。一旦有機會發聲常會出現「回歸母文化」的姿態。主要內容常以「對抗文化滅種」的模式出現。
代表作包括:瓦歴斯-諾幹(泰雅族)「番刀出鞘」;利格拉雅-阿𡡅「母親為排灣族」;亞榮隆/撒可努(排灣族)「山豬、飛鼠、撒可努」;夏曼-藍波女(達悟族)諸多作品。
資料來源 p232~234, 文學@台灣
延伸閱讀- 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定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