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22, 2014

框架台灣:日治時代殖民現代性的研究 (陳其澎-2003論文)

        殖民地馴化!作者引用Timothy Mitchell 《殖民埃及-Colonizing Egypt》(1988)、以及Foucault的《生物政治 bio-cracy》對日治時期殖民現代性情況的描述。對前者提出框架(enframing)的觀念進一步加以說明。
殖民國家透過其殖民力量所進行的結構化視覺表徵,運用區劃、歸納、類化等技巧以進行對被殖民進行馴化的工作。這些作為包括輿圖建構、輕便鐵路建設、水利建設、博覽會、皇民化教育等研究分析。
  文中更具體列舉殖民者進行馴化的內容包括:
1、皇民化教育的範型- 沙鴦之鐘。
2、帝國之眼- 台灣山岳凝視。
3、台灣博覽會的殖民意義。
4、幾何的方法- 理性空間與時間。

  作者為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副教授。本文發表於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會「靠文化- By Culture」學術研討會論文。主要研究目標,在於解讀與闡明日治時期殖民現代性中各式隱藏性的意涵。
  結論指出:人口普查、地圖、博物館三者,在形塑殖民地的想像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諷刺的是:愈是菁英份子、接受高等教育者所受到的殖民灌輸也愈深,也産生了後殖民理論中所論及自我與異已予盾,以及認同的困擾。

  八田與一規劃完成烏山頭水庫、及農田水利系統在台灣受到尊崇的例子,勘稱亞洲殖民地的佳話。這一句話乍聽很順口,深入探討有一點奇怪,怪在那裏?還需要繼續探索!

1、點閱:本文PDF
2、 延伸閱讀- 
  2.1 那瑪夏區正名(復名)重建始末
  2.2 Colonizing Egypt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