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01, 2014

開山撫番- 2014都蘭馬拉松試跑追尋先民足跡











3月26日濛濛細雨中,為8月17日「都蘭夏日馬拉松」試跑。偕同許武勝、及林坤池會長在東海岸台11線上向北奔馳。美麗的太平洋往東無限延伸、壯闊的東海岸山脈在西側連綿不斷;往前直通蘇花太魯閣、南抵卑南及大武。面對山海美景,引發探索原住民開拓後山的足跡、緬懷先民的豐功偉業。

回溯歷史,在1874年「牡丹事件」觸動清廷「開山撫番」,因為日軍藉口「番地」非屬清朝版圖而大舉入侵。「後山理番」是為了進一步打通東部道路方便治理。過程中因土地丈量、開闢道路、租稅不公引發原住民大遷徙,衍生更多可歌可泣的抗爭事件。包括大港口、加禮宛、大庄及甲午戰後玉里觀音山事件。

大港口事件在1877年重創阿美族。為貫徹沈葆楨「開山撫番」,總兵吳光亮率兵進入東部,欲強行開闢水尾(花蓮縣瑞穗鄉)至大港口(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道路,引發奇密社、納納社、阿棉社的反抗,並在大港口發生衝突。











清軍始終無法致勝,吳光亮改採懷柔政策,設下酒宴誘騙大港口部落壯年菁英,趁酒酣耳熱、無力反抗之際以槍枝射殺族人,之後甚至遭到清軍屠村,倖存的老弱婦孺逃至山區或投靠鄰村。

加禮宛事件發生在1878年,或稱達固湖灣事件。「開山撫番」侵犯原住民生活領域,導致噶瑪蘭族和撒奇萊雅族聯合抵抗,戰敗後幾乎滅絕。總兵吳光亮「破庄滅族」,倖存的族人往南逃(即今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

清軍火攻撒奇萊雅部落。激戰後,撒奇萊雅族大頭目巴力克及其妻卡娜蕭慘遭清軍凌遲處死。倖存的族人為了躲避追殺,隱藏文化和語言融入阿美族的生活中。如今留下「加禮宛大社紀念碑」代表兩族的盟約如磐石堅定。

大庄事件是1888年8月2日,平埔族民以武力反抗卑南撫墾局,發展為花東縱谷各庄社阿美族、卑南族、客家墾民12庄(今臺東縣關山鎮、池上鄉及花蓮縣之富里鄉一帶)聯合反抗清朝政府的抗爭事件。事件涵蓋平埔族人攻下臺東平原,且與卑南呂家望社聯合擴大起事。最後清朝調動北洋艦隊,首次動用「兩棲登陸」作戰才勉於同年10月弭平事件。

玉里觀音山事件在1895甲午戰爭後第二年,以玉里為主軸。起因於清官藉「大庄事件賠償金」之名橫征暴斂,欺凌婦女引起民怨,原住民反抗殺害官員及通譯。多次招降及抗爭最後退守璞石閣一帶,築堡壘繼續抵抗未果,族人終於降歸順。










總之,置身東海岸領會山與海的景觀對話、回溯時間軸往前無限延伸。都蘭夏日馬拉松以台11線為主,從都蘭經金樽、東河舊橋、阿美族民俗村、到都麗東管處遊客中心折返。休閒組六公里探訪都蘭山,至月光小站折返。賽道途經阿美族及卑南族原鄉石壁、石棺遺址。跑步東海岸除了海風山景,還有都蘭書包特產品。也有機會目睹3500年前的都蘭遺址、拜訪阿美族發源地、領受原住民部落風情,實在值回票價。(跑馬追根01)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