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15, 2015

梅克爾傳- 2014商周出版

德法俄為烏東局勢協商
2015年三月梅克爾總理(1954年7月17日出生)訪日呼籲日本面對歷史,讓我重讀這一本傳記書。從她的少女時代,因緣際會受到柯爾總理刻意提拔,讓出身東德、三度蟬聯德國總理,也是德國首任女總理。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柏林圍牆德語Berliner Mauer))開放,梅克爾當年35歲。受到柯爾總理刻意栽培,她在擔任德國總理成名之後,國際事務上長期周旋於普丁、温家寶、小布希及歐巴馬、布萊爾及薩克奇之間;她也與美國政要希拉蕊、萊斯惺惺相惜。雖然大力支持巴勒斯坦爭取國家地位,卻成為大受猶太人歡迎的德國人。在歐盟中漸次嶄露頭角,並以追求共同幸福凝聚歐洲共識。在烏東危機中,她與法國合作向俄國施壓,但普丁仍不為所動。是外交奇才,不是外交的兩面手法?本書作者史帝芬-柯內留斯(Stefan Kornelius- 1956年生)並未明顯點出,她是記者、主編,主修政治、歷史與法律。
梅克爾生平最怕狗,普丁刻意放狗惡整
梅克爾與温家寶關係良好每年訪中
在與中國交往中,曾經因為接見達賴而惹毛了温家寶;與普丁過招像老夫老妻,曾經兩度被放狗惡整,成為畫面新聞。


與小布希公事公辦,但私下接觸建立了私誼,表現豁達的一面。在自由聖地贏得桂冠,但接受歐巴馬自由勳章之後,直接由白宫的草坪前往機場,當天晚上回到柏林,晚禮服和黑禮服都到飛機上才換。

在歐元危機中,她對歐洲從期望到失望,卻能逐步推動她的新歐洲。在過程中,從希臘、義大利等各國財務危機中堅持撙節才給錢,受到南歐各國的排擠與羞辱,但仍不為所動。

總之,從東德出身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很幸運能平步青雲。對柯爾應該感恩,但當柯爾陷入醜聞,她卻義正詞嚴大義滅親而博得群眾的好感,也為政壇更上一層樓舖路。

她精於政治算計還是性情中人?恐怕沒有真正的答案,如同她與人相交,公、私兩本帳,誰也搞不清。多體認戰爭兒童的遭遇對照她的成功,令人同鞠無聲無息的一淚。

附註- 雖然兩德正式合併,但東德百姓並不是一夕之間重獲自由,也不可能每一位都和梅克爾一樣幸運。有許多繼續遭受到前因而延伸的苦難。例如電影"替身風暴"描述1990年四月,從東德孤兒院被情報局吸收的女孩,雖然已與丈夫移居挪威建立幸福家庭,但仍因戰爭兒童、及早年情報局的陰影所牽連而命喪黃泉。
延伸閱讀
梅克爾呼籲日本面對歷史
柏林圍牆(維基百科)
延伸目錄 -> 書摘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