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27, 2015

課綱微調爭議- 歷史課綱修改的17項差異

引起課綱爭議的是高中歷史的台灣史部分,國教院公布新舊課綱的17項差異:

1. 「原住民」改為 「原住民族」
2. 「國際競逐時期」改為 「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
3. 「鄭氏統治」改為 「明鄭統治」
4. 「日本統治」改為 「日本殖民統治」
5. 「接收」臺灣 改為 「光復」臺灣
6. 當代臺灣架構從主題式,改為依時序脈絡敘述
7. 「大航海時代」改為 「漢人來臺與大航海時代」
8. 「荷西治臺」改為「荷西入臺」
9. 新增 「臺人與抗日戰爭」
10. 「多元文化發展」改為 「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
11. 刪除濱田彌兵衛事件、麻豆事件
12. 「清代治臺政策」改為 「清廷治臺政策」
13. 鴉片戰爭迫使清廷在臺灣開港通商的敘述爭議:在英法聯軍之役後簽定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清朝才將臺灣納入開港通商。
14. 臺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份,說法有爭議。
15. 臺灣與甲午戰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臺尋求臺人支持,以及臺人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
16. 新型態本土知識菁英的形成,及其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作為。
17. 「慰安婦」改為 「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

教育部說法:調整後之課綱,貼近史實並提升臺灣地位,同時亦適時回應教學現場需求及期待,以利接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實施,並非「將台灣主體課綱偷渡為一中憲法的課綱」。

反課綱團體說法:白色恐怖的史實遭到壓縮及去脈胳化,國民政府對於台灣的「接收」變成「光復」,在在凸顯新課綱正當化威權統治,並以大中華史觀徹底取代世界史觀,去臺灣化的意圖。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