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巿工業會主辦,民國87年9月8日「企業與政府首長有約」活動雖然有些為選舉暖身的意味,主講人江丙坤準備的資料蠻豐富的,事隔多年還是值得一閱。
製造業是台灣經濟發展重要動力。它分為傳產業、基礎產棊與技術密集產業,共計22個分業如附表一。![]() |
表一製迼業分頪 |
此三者在製造業的比重相互消長。其中基礎產業因為高耗能影響其發展,加上巿場自由化、區域經濟整合、發資訊科技與技術創新、國際環保法規興起、及東南亞經濟風暴等,讓傳統及基礎產業面臨空前挑戰與機會。
發展瓶頸包括內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例如資源缺乏、國際環保規範、貿易障礙等。
如附表二,經歷復建期、輕工業期、策略性工業期及高科技工業發展期。民囼六十年代經過兩次能源危機,對勞力密集、附加價值低、技術密集性低的傳統工業影響最大。
附表三說明製造業生產及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
如附表二,經歷復建期、輕工業期、策略性工業期及高科技工業發展期。民囼六十年代經過兩次能源危機,對勞力密集、附加價值低、技術密集性低的傳統工業影響最大。
附表三說明製造業生產及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
結語指出台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缺乏諸多限制下,創造舉目矚目的台灣經驗。未來產業方向應以建設台灣為永續發展的科技島為目標。應結合產官學研的力量共同努力,保持繼有競爭優勢加速升級腳步。使技術密集產業達到55%的目標。同時格尊氣候變化公約、環境管理系統追求永續。
-----------------------------------------------------------------------------------------------------------------------------
大綱
一、前言
二、傳統產業概況與發展瓶頸
(一) 傳統產業概況
(一) 傳統產業概況
(二) 傳統產業發展瓶頸
三、基礎產業概況與發展瓶頸
(一) 基礎產業概況
(二) 基礎產業發展瓶頸
四、我國現行產政策
(一) 產業發展策略
(一) 產業發展策略
(二) 產業發展措施
五、如何突破傳統與基礎產業發展頩頸
(一) 產業升級/科技化
(二) 調整產業結構
(二) 成功轉型案例
六、結語
附表
附表
資料來源; 江丙坤, 企業與政府首長有約座談會,
高雄工業會(87.9.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