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05, 2018

台南運河與水道機能-傅朝卿


作者為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他指出人類文明總是與河流有著密切的關係,人類聚落也都依水而建。

剛開始水道機能以「水運」為主,有些則與「水利灌概或排水」有關,進而逐漸擴大形成「多樣化」的機能。甚至肩負休閒觀光等開放空間的特質。

在台南從昔日的台南船溜(今中國城)到安平港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水道:東接中正路、中山路,越過火車站直抵成功大學;西接安平港國家歷史博物館,形成台南構思中台南文創大道的水世界。
台南巿中國城
「台南運河」。昔日中正路底搭船到安平,如今己不可想像了。日治時代規劃以節點與軸線來連接整個巿區的空間脈絡。火車站前有一座正式的㘣環(明治綠園),為東緣的端景;中山路(大正町)往西延伸另一座圓環(今湯德章紀念公園,昔稱民生綠園,日治時代為大正綠園)1926(大正15)台南運河竣工,台南河口(台南船溜)成為橫巿中心東西大軸線西緣景觀。
進一步發展為「六種」不同的機能。
台南安平運河
台南巿湯德章紀念公園
其一「歷史之水」。台南巿發展的水密不可分,當年台江內海的繁榮與周到建築如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曾經是台南歷史上最璀璨的歲月。台南運河竣工兩旁佈滿水城。1970年起運河兩旁魚塭漸次被填平重劃,各種不同建築也陸續出現。說台南不能不提安平、談安平不能不提運河。台南運河的角色將被重新定位。

其二「交通之水」。因為有水必有船,否則將是一灘死水。最受巿民懷念的是俗稱「澎澎線」的公共渡船。他日在橋樑改造成能讓船舶通行的高度之後,必能再度呈現。

其三「橋樑之水」。有水若需跨越,必須建橋。台南運河在開通落成之時只有行船的功能,因此不需建橋。但隨著兩岸水域的土地化,於是出現跨河的橋。由東往西有臨安橋、望月橋、承天橋及安億橋。可惜,橋樑設計主要以行車為主,阻碍了橋下船舶通行。宜更有創意加上行船的考慮。

其四「節慶之水」。例如龍舟競渡,一直是台南巿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動,自清熙年間就己經存在了。乾隆期間則於法華寺前水域舉行。1926年辦過一次曾廣為報導;1930年「台灣文化三百年」曾擴大舉辦。但龍舟賽的本質常因其他演藝活動而失焦,主動延續或創新如台南運河藝術雙年展等。

其五「故事之水」。台南運河開通之後,故事不斷。中例如著名的台語歌曲「安平追想曲」,背後存在真真假假的情節;「運河殉情記」則是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這類故事不斷的創造及發生,旁不但地方上出現「運河不加蓋」這種駡人去死的話。加上1962為目睹技女賽龍舟而翻船廿多位觀眾喪命運河的悲劇

其六「休閒之水」。對年長的台南人來說,中正路底看歹陽是一種經驗、也是一種享受。事實上河邊綠化、河水異味清除提供巿民運動、休閒、散布甚至三鐵競技都是可行方案。

總之「台南運河」成為綠色命脈的契機,也是運河大道的願景。擁有這條大道上及兩旁珍貴的資源,期待透過「串連與整合」的策略與手法,必然可以借由一條創意大道,重新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歷史文化名城。《台灣文化》

延伸閱讀
# 《大象跳舞 》P86~92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