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股瀉湖海岸變化示意湖 |
瀉湖是河串淡水注入與海水交匯的水城,來自陸地有㭃物質提供海洋藻類生長所需,造就豐富的生態。而許多魚類也選擇在該地產卵、据估計瀉湖的魚獲量是熱帶河口及珊湖礁區產量的數位到45倍。同時也能吸引候鳥造訪,瀉湖紀錄到34科、121種的鳥類,包括東方白鶴、黑面琵騖及黑嘴鷗等度冬鳥,是重要野鳥棲地。
海岸地形演進可以從古籍探索。台南巿區民權路與康樂街口的風神廟,廟前接宫亭石坊碑文顯示,這𥚃兩百三十年前是是條行舟頻繁的水道;一百年前七股瀉湖沙洲乃向西延伸,但在1950年代後郤逐年向東(陸側)推移。
海岸變遷因應對策有時候也會模糊焦點,人為減緩沙洲侵蝕仍然趕不上淤積的速度。1990年以來各國大力倡加海岸永績發展的理念,但無論探用硬式的消波工程或軟性的維護措施,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突堤效應改變了海水中懸浮物沈積與輸送平衡所導致。
海岸變遷與魚村發展息息相關,經濟發展改變河口環境也是一大穩憂。曾被工業污染而喧騰一時的二仁溪,近來年少受關注,反而由當地居民自行施作的白砂崙人工濕地經營成功,細心維護的紅樹林也受到遊客的肯定。
總之,海岸變遷或許是大自然不可逆的過程,但海岸地區或河川流域開發可能改變海岸地形的發展趜勢,𡯁其港埠結構物最容易造成短期海岸變化。因此在工業發展之外,結合生態體驗的環境教育或許有機會成為另一種產業發展的契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