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14, 2018

香港長跑與馬拉松運動簡史

香港最早有記錄的長跑比賽是在1910年,由香港業餘田徑總會在118日舉辦,路線從香港仔鴨巴甸船塢薄扶林及堅道至中環木球會(約六英里)。祗有二十位報名、十五報到,冠軍是外國人盧深,以33分鐘完成。

香港最早的馬拉松(全馬賽跑)1969年首次舉辦,名為「香港國際馬拉松」,亦稱作天天馬拉松。1997年迄今「渣打香港馬拉松」成為香港的代表作。它在2015年取得國際田聯(IAAF)金牌馬拉松認証,參賽人數超過兩萬人,不過還包括半程21公里及其他健行路跑項目。

由楊世模和彭冲合著的《香港馬拉松的足蹤》(商務印書館出版)圖文並茂尋找出香港的長跑記錄,還兼及港九地區的城市規劃和民生情況,結語說:「在人生的馬拉松上,不正是很多人都默默耕耘,不求別人的掌聲,為的是心中的回響。或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馬拉松精神!」

1960年代的一部英國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叫《長跑者的寂寞》,是當年英國的「憤青」作品,因為主角不甘像長輩那樣長年在工廠做牛做馬,但在現實中又找不到一條明路,於是為了錢犯下了偷竊罪,被送到感化院接受感化。院長發現他有長跑天分,想利用他的天分來贏得獎杯而升官,但他在無盡的孤寂中,愈發對社會不滿,最後在長跑勝利前一刻,一腳踢走獎杯。

總之,在現代社會跑馬拉松具有療癒功能,因此越跑人越多、賽會越辦越大攤。

資料來源-http://paper.wenweipo.com/2018/07/06/OT1807060008.htm(文滙報副刊,2018/7/6)

延伸閱讀
# 台灣馬拉松簡史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