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07, 2014

爸爸比媽媽更能勝任的七件事

一、一起運動、一起放鬆、放空、一起動手、想辦法
儘量帶孩子「玩」運動就好,別過於求好心切。更重要的是:爸爸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媽媽互補。另外,爸爸傾向一件事不會只有一種標準答案,不必太鑽牛角尖。要靈活、隨機應變,才能適應這個快速改變的世界。

二、訓練勇於冒險
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時間也比媽媽長,孩子受點皮肉傷,爸爸通常不會大驚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險,爸爸也能及時反應,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險環境。

三、把自己的「花招」教給小孩
目標導向、講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適時把自己覺得實用的專業或工作方法一點一滴傳授給孩子,不僅能增進親子的理解,也許還會增添親子的互相崇拜。

四、愛媽媽、做家事
爸爸要以身作則支持媽媽「愛給小孩看」,家裡的小孩隨時在觀察與吸收「爸爸對待媽媽的方式」,這會影響他們日後和異性的相處。更進一步,爸爸從小帶著兒子做家事、教兒子做飯,或教女兒幫腳踏車輪胎打氣,能讓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減少孩子對兩性的刻板印象。

五、誠實有禮貌
爸爸要教導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學會妥協。另外,誠實不欺,對父母、長輩有禮貌,仍是多數爸爸認為不能妥協的底限,也是他們認為待人處事的必備素養。

六、製造美好的初體驗
爸爸帶著孩子多接觸、體驗美好的事物,就可以遠離醜陋、令父母擔憂的黑暗面。爸爸帶給孩子的安全感與美好回憶,也能成為穩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難關、挫折時,幫助他堅強。

七、建立專屬不變的連結
比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帶孩子去上學、切水果給孩子吃等等。不管孩子做了什麼錯事,爸爸仍會持續這項活動。即使誤會或衝突,讓孩子心底仍會確認與感受到爸爸不變的愛。

延伸閱讀-> 父親一定要讓寶貝女兒知道的7件事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