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21, 2015

從下海廟破解上海的由來

為了尋找「下海」人們才注意到「下海廟」的存在。它小得不能再小,且破爛不堪。慶幸的是「廟小故事多」,透過「下海廟」的探詢,成功破解了黃浦江、上海及下海的由來。

首先追溯吳越、宋朝談黃浦江。「浦」在吳方言區(歷史上這一帶屬南方的吳楚疆界)原意是小河,多指人工河。

宋代為解決吳淞江泄水能力,在吳淞江兩岸,大約每隔五里開通一條進入吳淞江的水道,這種支流水道稱為「浦」。吳淞江兩岸共有18個浦。

在虹口區海門路一段,南岸有一個浦,稱作「上海浦」。與上海浦相對應的,北岸有個浦,叫「下海浦」。

源自江南河流命名習慣:接近源頭的支流稱為「裡」或「上」,靠近下游的稱為「外」或「下」。「上海浦」相對於下海浦,因為位置而得名。

如今上海巿揚名四海,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大城巿中,有一個最響亮的名稱叫做「上海」(Changhai)!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