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12, 2018

在台灣演變中的中國人認同(1992-2012)

本書是作者黃志呈的博士論文。不但有紮實的學術根基,也綜合了國內相關主題的三大民調機構:台大選舉研究中心、台大政治學研究所(含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TEDs(選舉與民主化調小組),以及文献回顧的成果加以定調:1992年台灣民眾的中國人認同比例為33.0%,後來逐年下降到了2012 只剩3.8%。這二十年間,是什麼原因讓該數據急速下降?

1990年是一個時代分水嶺。九十年代之後,由於兩岸及選舉激化族群問題。1986民進黨成立、1987解嚴並開放探親、1991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1993台灣省長選舉,民進黨打出「四百年來台灣第一戰、台灣未來由台灣人決定」等。除了族群意識又牽扯到更複雜的統獨、與中國問題。

其次,三大政治事件也對中國認同產生重大影響。其一,1994年千島湖事件。24位台灣族客含兩名台灣導遊及6名大陸船員共32在船上被燒死,浙江公安局堅稱「意外事故」。拖到417日才承認是歹徒登船搶劫緃火造成。單純的刑事案件,因大陸官方的黑箱作業引發台灣民眾不滿;其二,中共於19951996年軍事演習而導致飛彈危機,牽動美國柯林頓總統派遣獨立號、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進入台灣海峽,讓共軍停止試射飛彈,激發台灣百姓同仇敵愾心理,讓李登輝、連戰以54%當選正、副總統。其三,2000315日中共總理朱鎔基在記者會上痛批:「誰要是搞台獨,誰就沒好下場」。當年3月這20總統選舉結果陳水扁、呂秀蓮當選正副總統。

研究結論「台灣大陸各省巿的中國人認同」指出:台灣民眾的國人認同並未集中在台灣第一世代大陸各省巿民眾;而比較第一世代、第二世代的大陸各省巿民眾,則顯見降低的趨勢;另外,從1992到的2012的二十年間,在族群結構上,台灣的中國人認同在各族群間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另就二十年間台灣政治世代、教育程度、族群而言,台灣民眾的族群身份會直接影響族群認同;就政治世代來說,第二、第三世代的台灣民眾較不認同中國人、也不認同台灣人,而是傾向於認同「都是」。就教育程度比較,受教育高者較認同中國人、且不認同台灣人;就本省客家、閩南人而言,第二、三代兩者較認同「都是」。
第二、三世代台灣民眾的教育程度與中國人認同比例

台灣各政治世代之族群與中國人認同之比例圖
延伸閱讀
#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 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