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14, 2012

參加超級馬拉松賽享受長跑的樂趣

  大多數長跑多以42.195公里的標準馬拉松(標馬)為主,2010年開始50公里超級馬松(超馬)開始受到重視,我參加多場50公里超馬賽,才感覺到100公里超馬賽不再那可怕。我們先從超級馬拉松的定義談起,再進一步比較超馬與標馬的差異,結論指出:超馬賽比標準馬拉松更富有樂趣。

超馬賽的定義
超過馬拉松標準距離的跑步賽事都算是超級馬拉松,簡稱超馬。在美國最普遍的超馬賽距離分別為50公里(31.2英哩),50英哩及100英哩等三種。在歐洲及其他各大洲,100公里(62.2英哩)則是最標準的超馬賽距離。不過,50公里超馬賽在國外也逐漸受到重視。

  另外,還有一種固定時間的超馬賽,比如說12小時、24小時及多日超馬賽也方興未艾,特別是國際超馬協會(IAU-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ltrarunners)所認可的各項世界年度大賽,更是超馬跑者所追逐的賽事。

超馬賽的特徵
和標準馬拉松比較:超馬賽的距離較長、參賽人員較少、賽道變化較多,對習慣於大型馬拉松的跑者來說,跑超馬壓力減至最小,既沒有鑼鼓喧天的競賽陣仗,也可以跑在山野、林徑,還能享受上下坡的樂趣,紓解長跑的枯燥。超馬比賽不見得都在柏油馬路上,如果途經林徑、泥土屬於較為鬆軟的路面,還可讓跑者在賽後恢復的比較快。

超馬賽的樂趣
聽起來很意外,超馬賽後的恢復期通常比馬拉松的賽後恢復期短;進一步來說,恢復期間仍然可以在林徑路面練習。因為超馬賽道更富有趣味性、變化性,跑超馬可以獲得愉快的另類體驗。超馬通常參賽者少,但是互助性更高,因為這種比賽傾向於一種自我挑戰,而不是與別人一較長短。完跑是每一位參賽者的最大必願,選手不在乎誰是第一名,也不在乎自己的排名,也因此在過程中,經常會互相加油勉勵,提供實質的幫助而建立更深厚的友誼。

結 論
誠如百馬吳占夫譯文所稱:做的比說的簡單,跑超馬祗要立而行,那麼所有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2010年在台灣包括,三峽、中寮山、關山的50超馬公里都受到肯定與歡。其中前兩項賽事,報名參賽人員都超過700位。2012年元月,台灣祈福100公里又恢得舉辦,2013及2014年全年提升至30場以上,歡迎加入長跑行列。

參考參料:超級馬拉松的訓練:做的比說的簡單(吳占夫譯)
     IAU國際超級馬拉松協會官網
延伸閱讀
# 歷年超馬賽事總結報告 ( 20112012201320142015 )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