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26, 2015

旅行的藝術- Alain de Botton(1969- )

原名The Art of Travel,作者出生瑞士現居倫敦。本書以旅人為主體,不是行程或地方的旅行作者要探討的並非旅行對社會或生態的衝擊,而是旅行如何啟發我們的思考。因為作者有獨到的見解加上許多偉大藝術與文學家的觀察

第一部出發
1.期待- 地點倫敦
旅行隱隱約約代表探人生、掙脫工作的束、努力活下去但是它總是有期待與實現之間的問題在一個地方感受到的快樂不像我們期盼的那種持續、恆久的滿足。對有意識的心靈,這種快樂是一種偶發現象

身體與心是難旅伴。前者傾像焦慮、聊、自由來去的哀愁,還擔心錢的不夠身體發現這異地不好睡,天氣炎熱、蒼蠅亂飛、餐點難下肚等


去了一趟荷蘭,以及半途而的英倫之後德埃聖公從此打消出國的念頭。終其一生都待在自己的莊園,足不出戶但是身環繞的事物,讓他很容易享受到旅行的精隨,也就是期待。儘管他深居簡出,我依舊旅行,行我的萬里路

2.旅行臨界空間
我走到遠方。此地土俱是淚。
如果我們在休息站、或汽車館發現詩如果機場或火車車吸引我們,這或許是因為我們隱約感受到,儘管這些場所的建乏善可陳、令人看了難受、色調俗麗、光刺眼它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背景,我們可以脫這積重難返、自私自利的日常世界。
人生就像一座醫院,每個病人一天到晚都想要床。有人想待在氣前、有的覺得窗邊更好其實祗能暫時留的地方反而比他的家更像他的歸宿。旅人來說來來去去的場所總是情有獨鍾,如港口、碼頭、火車站、火車、船及旅館房間。
馬車,我走吧把我偷走吧!

談到飛機,人生少有個刻,比得上飛機那種升的感覺。

第二部動機
3.異國風情
4.好奇

第三部:風景
5.鄉村與城巿
6.
壯闊

第四部:藝術
7.眼界大開
倫敦因為有惠斯勒(Whistler, 1934- 1682)才有霧,梵谷(Vincent van , 1858- 1890)之後普羅旺斯才有絲柏。藝術是推波助瀾,誘發出更深刻的感覺。本章描述梵谷在1888年二月來到普羅旺斯阿爾,直到第二年五月。當年他35歲決心獻身於繪畫是八年前的事。在這15個月之內他畫了兩百幅畫。為什麼從巴黎搬到這兒?一來想要把南方畫出來。二來也希望幫助他人看到南方之美。

從荷蘭老家移居法國,他讀了巴爾札克、福樓拜、左拉和莫泊桑,覺得大開眼界。另從包法利夫、高老頭看到現實社會中的形形色色,就如同繪畫也一樣。


他讚嘆其他畫家的作品和成就,但是在他眼裏看來遺珠還很多。他感嘆地說:天啊,有些畫家真是對不起這樣的風景,我還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地方。


8.美的擁有

羅斯金(John Ruskin, 1819- 1900)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主要的藝術評論家之一。他出版了兩本書繪畫的要素及透視的要素。他把繪畫、吃飯和喝水這三件事相提並論。是因為全部涉及自我從這個世界吸收好的元素。

如果真要真正擁有美景,就必須用心觀察其中的元素與構成,透過攝影就不能如此擷取。只要張開大眼睛就可以看到美景,但美的記憶中留存的長度就看我們如何用心欣賞了。

第五部:賦歸
9.
習慣


附註- Author’s website : www.alaindebotton.com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