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26, 2015

原鄉人-族群的故事(王德威&黃錦樹編)

The man who longed for a faraway home。先民移居台灣,經歷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再經歷白色恐怖五十年。這期間台灣同胞錯把原鄉變他鄉,拼出許多台灣殖民文學的火花;另外,馬來西亞華人,因為文化大革命期間歸鄉不得,轉而前來台灣留學而留台,錯把他鄉變原鄉,也發揚知名的馬華文學。

作者王德威(1954- )台大外文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共同作者黃錦樹(1967-)出生馬來西亞柔佛州,台灣清華大學文學博士。九零年代「黃錦樹現象」所造成的部分影響時至今日依然是深刻的。

日藉台民講台語、日治時期強制學日語、寫日文,轉而用漢字表達內心最深層的感受。這樣能充份發洩內心的苦悶嗎?這些作品應歸類為台灣文學、日本文學還是漢文學呢?

在馬來西亞知識份子得不到巫族認同,他們希望回歸祖國不得,轉而求其次選擇到台灣。從此弱勢文字文化找到了出口,甚至留美回台用國際語言創作,用漢字介紹台灣文字、馬華文學,這些也是漢文學嗎?

本書總共收錄十四篇,作者從日治時代、國民政府時代,包括原住民、日藉台民、內地、本省,以及留台馬華的作品合計14篇,篇篇各具代表性。篇名與作者如下:

1一桿「稱仔」賴和
2
月光光光復以前呂赫若
3
鄉人鍾理和
4
、潘銀花的第五個男人葉石濤
5
、將軍族陳映真
6
、夜琴李渝
7
、蟹殼黃林海音
8
、敍前塵朱天文
9
、追獵- 許銘義
10
、最後的獵人田雅各
11
、祖靈遺忘的孩子利格拉樂阿鄔
12
、圍城的母親李永平
13、別再提起賀淑芳
14、阿拉的旨意黃錦樹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