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埔石刻碑文 |
大埔石刻位於連江縣(馬祖連江列島)莒光鄉、東莒島老頭山南麓。它是明代剿倭史上重要的見証。面積約2.78平方公尺,上鐫刻41字,全文為:
萬曆疆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
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外,
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
「地臘後挾日」之「地臘」是道家語,《雲芨七籤》所記,「五月五日為地臘」,「挾日」是從甲至甲稱為挾日,即十日。所以,「地臘後挾日」應為五月十五日。
因此石刻之文意為明萬曆45年月5日,宣州(安徽省宣城之宜州縣)沈有容君於東沙島(今東莒島)擒獲倭冦69人,未傷及一兵一卒。
該碑文於民國42年被國軍發現。54年春,馬祖防衛司令部司令官雷開瑄將軍為保存古蹟,乃於次年建六角亭於石刻之上,並立大埔亭、興建沿革碑記其事。當時適逢國防部長蔣經國先生蒞臨,命名為懷古亭。該石刻於民國77年11月1日由內政部指定為碑碣類第三級古績,以肯定其歷史價值。
![]() |
大埔石刻碑補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