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峻源兄研究偉人對女人的需求與愛情觀,並且實際比較兩位不同領域的偉人,對這項議題的不同表現。
「愛因斯坦1879-1955」與「畢卡索1881-1973」兩位相差兩歲,前者出生德意志、後者出身西班牙且都多活了16年。都有兩次婚姻,實際上也不祗和兩個女人有共同生活經驗,他們分別在科學界和藝術界,開創兩條長河,直到現在,人們依然沿著它們緩緩前行。
愛氏說兩次都是失敗的婚姻,因為老婆對他的感情投入都不滿意。第一任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同學米列娃Mileva Marić(m. 1903; div. 1919); 第二任太太是他的堂姐艾爾沙 Elsa Löwenthal(m. 1919; died 1936)。
因為種種因素,包括婆媳不合、彼此個性認知差距、還有婚外情等,對米列娃 ( Mileva ) 提出離婚要求。從極力反對、情緒幾近崩潰、到最後接受,因為愛氏承諾把諾貝爾獎金完全歸她,以便養育兩個孩子而欣然接受。倆人於1919年二月離婚,旋即與艾爾沙結婚,實際上於1912年,他們後者就開始親蜜的關係。
1936年底,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愛氏的第二仼太太過世。一位友人說:她是「忠貞體恤的妻子,無怨無悔,永隨愛恩斯坦左右,只為讓他的路走得更平順...」守護著他。後來由秘書杜卡斯擔任「老婆」角色一直到死。愛氏雖然也很喜歡美女,也需要有這樣的女人照顧他,反過來卻得不到被愛的回饋,這兩位女士對愛氏這個「男人」有不少的抱怨,但包容他,因為他是個「偉人」。
其次畢卡索第一個老婆奧莉嘉Olga Khokhlova (m. 1918; died 1955) ;第二任老婆是傑奎琳(Jacqueline Roque (m. 1961; his death 1973),結婚時畢卡索80歲,傑奎琳35歲。
第一任老婆奧莉嘉提出離婚要求,理由是他緋聞不斷,不顧家庭,(1935年畢卡索54歲與奧莉嘉分居)但是畢加索不同意,理由是如果他同意,他必須把一半的財產分給離婚的老婆,所以他的第二次結婚是在他第一任老婆因癌症過世後,他才再婚。
其實早在1953年和他第二任老婆傑奎琳就在一起了,當時她才26歲。延續了11年的婚姻直到畢卡索過世。這段期間,傑奎琳緊緊的守著他有如「希臘神話中冥府入口的三頭猛犬」,成功的扮演他生命中的唯一一個女性,他也為她創作了400多幅畫作,遠超過畢卡索其他的愛人。但另有最出名的「七個畢卡索繆斯女神」。
總之,這兩個不同境界的偉人與女人的關係各有千秋,愛因斯坦就如他所開創又不願意接受的「量子力學」中兩個平行前進的微粒子,彼此交換能量,很接近又不相斥,也不相離;而畢卡索則像大宇宙中的黑洞一般,把女人的光熱完全吸收,但世人從「事件視野」Event Horizon 外所看到的,卻是由畢卡索転化的各種變形肖像,永遠存在。
附錄:
以下是兩個偉人極具代表性的言語:
愛因斯坦説:「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則能夠擁抱整個世界,激活進步,讓演化誕生。」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For knowledge is limited, whereas imagination embraces the entire world, stimulating progress, giving birth to evolution." 。另外也說:「我人生的快樂大多來自小提琴。我常用音樂思考,用音樂作白日夢,用音樂的角度來看人生。」他説他的快樂來自無慾,這也說明他對女人的慾求遠小於求知慾和対科學的研究。
畢卡索曾經対勇敢離開他的西洛說: 「女性是來受苦的機械,...對我來說這世上只有兩種女人,女神,以及看門婦。」"Women are machines for suffering, ..For me there are only two kinds of women, goddesses and doormats.”他也說過:「世間本沒有愛情,只有愛情的證據。」
REF-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傳記(Einstein : A Life 1879-1930 Vol I和 1931-1955 Vol II)。
REF-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傳記(Einstein : A Life 1879-1930 Vol I和 1931-1955 Vol II)。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