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16, 2019

中藥龍骨傳奇-探索中藥的起源及發展

1899年(清光緒25年)國子監祭洒(相當於大學校長)王㦤榮生病了,在北京同仁堂抓了一劑藥,裹面雜有龍骨。這一個引子開啟考古熱、同時進一步追溯中藥起源及其發展史的契機。

首先,他從古色斑爛的甲骨上,發現了殷代文字,於是引發考古熱潮,終於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了殷墟,陸續找到二十多萬片甲骨,据此研究出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字,弄清楚許多殷代線索及疑問。

其一、相傳湯劑發明人正是三千五百多年前商朝著名人物。出土的甲體文証明確有其人。

其二、出土文物中尚有許多陶器,甚至有了陶釉。衍生了疑問:早有反映熟食的字,湯劑為什到商初才由伊尹創製?

其三、1931年「北京人」住過的洞穴裡發現厚厚的灰燼,証明當時己經會用火及保存火,他們到底怎麼學會的?

接著探索中藥起源及發展史。中藥龍骨引發的考古熱、及其成果,讓解答上述疑問到了著力點。考古証明「陶器出現早於神農」,因為「仰紹文化」遺址己有三角可以煮物的陶器,後推伊尹的原因是「敬仰歸功」作為典範的漢人習性。本書《代序》有精闢的論述,令人信服。

如前所未述有了陶器就能調製湯濟。在醫藥的服用方法上,由舊石器時代的「㕮咀」、改進劑型、煮湯內服。實際上湯劑的調理早於伊尹兩千年。


「炮生為熟」讓人類一舉擺脫其化動物「茹毛飲血」生活,擴大食物來源。種子、根莖經過火炮更下口。熟食也縮短消化過程、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因此有了人類就有了醫藥。連皮帶毛直接燒熟謂之炮、去皮或去毛燒熟謂之炙,後來塗上蜜、乳、果汁等也叫炙。

總之,「炮炙」原為遠古時代處理飲食的名詞,後來演變為專用於製藥,驗証了「藥食同源」。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