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僧,為淨土宗六祖,亦為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
當時各宗派間之宗旨分歧,大師持調和之態度。高麗王見此書,乃遣使敘弟子之禮,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法眼之禪風遂盛行於海東。大師集大乘佛法為一身,融通各宗、會歸淨土,持律精嚴,欣求往生。其以華嚴一乘為究竟圓妙,以吾人靈明妙心為萬法之本源,以西方淨土為最終歸宿,身體力行,理事雙修,為後人樹立了不朽的榜樣。
永明大師將「禪淨合一」建立在「理事不二」的理論架構上。他的名言就是「參禪念佛四料㨂」。亦即「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時,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始。無禪無淨土,銅床並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持」。
「四料㨂」也作「四料簡」,為佛教禪宗臨濟宗啟悟弟子的四種方式。即一、奪人不奪境,謂只破我執,不破法執;二、奪境不奪人,謂只破法執,不破我執;三、人境俱奪,謂我執和法執一起破除;四、人境俱不奪,謂不破我執也不破法執。《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一》:「法眼下謂之箭鋒相拄,更不用五位君臣,四料簡。
資料來源-
禪淨融合主義的思惟-從中國人的思惟特徵說起(釋恒清)
延伸閱讀
# 日僧白隱禪師對「祝淨融合」的評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