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和「有」是印度佛學的專有名詞。由空、和有發展出「妙有」純屬中國人的創見。望文生義所謂「妙有」就是「非有之有曰妙有」,說了也是白說,這樣的說明您能接受嗎?
「非有之有曰妙有」,是對應「非空之空而曰真空」也。要把「妙有」說得清楚也不是一件簡單的是。一般先從「空」談起、或者空與有對照來談。
同樣一個「有」法,印度強調調「實有」、「假有」、或「幻有」;到了中國佛教天台、華嚴的圓教,它是空後的「有」,也是「雖空而有、雖有而空」的空有不二的「妙有」圓融思惟方法下的產物。
同樣一個「有」法,印度強調調「實有」、「假有」、或「幻有」;到了中國佛教天台、華嚴的圓教,它是空後的「有」,也是「雖空而有、雖有而空」的空有不二的「妙有」圓融思惟方法下的產物。
在「百度百科」中對「妙有」解釋是這說的「非有之有曰妙有。以对于非空之空而曰真空也。所谓的妙有是建立在空的基础上的,所谓的空也不是「顽空」。那么,这种妙有(妙用)就处在不断地創新、发展与前进中」。「妙有」還沒譾清楚,來了「真空」的名詞、又來了一個「顽空」新名詞。真的是一波未平又一波,實在傷腦筋!
另外,「空有相成」表示:世間一切萬法,本來就沒有定相。有時相互扶持、有時相互傾軋;有時相互掠奪、有時又相輔相成。因緣湧現其實是空、幻化成形誤以為存在。因此「有」以為是得、「空」其實能成就一切。
接著法鼓山學習網闡述「真空妙有」說明如下:
以佛法的觀點來觀察一切現象的生生滅滅,就會體悟到一切現象的本性,是無生無滅的,本來就是空的;也知道世間的一切現象之所以有成敗起落,是因為眾生所造種種業而產生了種種現象。必須深入瞭解,從現實生活得到解脫,並不等於逃避現實生活,也不是離開這個世界;要在困頓的現實生活中、而有自由自在的心境。
人所需要的東西相當有限。但為什麼欲望無止境? 是為了滿足虛榮和貪欲,因而不斷向外追求,越追越不知足,越追越想追。欲壑難滿如無底洞,求得越多,越不能滿足,困累不已;若把貪欲之心放下,就能活得逍遙。
總之,從以上說明能了解多少,就看各人的根性了!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