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25, 2012

人類兇殘的動機為何-挪威兇案悼念及美國丹佛巿槍擊的感慨

  7月22日周日,挪威悼念凶嫌布列維克1年前濫殺的77名受害者。數以千計民眾今天聚集在首都奧斯陸的政府總部外和烏托亞島(Utoeya),總理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奧斯陸市中心追思會上,告訴拿著紅白玫瑰花的群眾:「布列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想用炸彈和子彈改變挪威。挪威人民則以捍衛我們的價值觀作回應。凶手最終失敗,人民贏了。」法院預定8月24日做出判決。兇手可能永久關進精神病院,或者面臨21年徒刑,且可能無限期延長關押。

  同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抵達7月19(週五)發生槍擊案的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向罹難者致哀並向倖存者表示慰問。他在每周電台講話中呼籲:公眾為丹佛槍擊案受害者祈禱和反省。據報導,該事件至少12人死亡50人受傷。過去數月,兇手曾在家中接收了數批郵購的軍火。警方炸彈處理小組以機器人拍攝並定位屋內的危險爆炸物,隨後採用了水擊法降低爆炸物熱能,降低爆破的破壞力。嫌犯的犯案過程經過深思熟慮,他於周一(7月23日)出庭並確定,兇手與任何恐怖主義組織沒有聯繫。

  這兩起兇案發生時間、地點雖有不同,但是兇手的動機是一致的:他們希望用一個人的力量,改變整個世界。反過來說:對現世不滿,確定以一己之力就能達到改變世界的目標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是有相當把握才行動呢?

  人類的思考邏輯及行為動機值得進一步探討,不能像挪威總理一樣,高呼:「凶手最終失敗,人民贏了。」兇手輸了嗎?他用的是什麼籌碼?人民贏了嗎?贏得的,是原有的還是稍有改變的世界?







沒有留言:

對話-伊斯蘭與寛容的未來

改革伊斯蘭教己漸漸成為廿一世紀政治意識形態最重要的議題。本書對話坦誠、睿智且富有感情,尤其在涉及的思想與道德議題有最佳闡述。 這本書載錄 美國新無神論者 山姆 - 哈里斯 (Sam Harris) ,以及前 伊斯蘭極端份子 德 - 納瓦茲 Maajud Naw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