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石濤在高雄終其一生 |
台灣與中國意識分別在不同的兩條路線。前者反共始日據時代,而國民黨反共始於1920大陸時期。國民徹退之後不但反共而且恐共,造成白色恐怖。
陳映真晚年寄託中國共產黨 |
凡是知識青年都受過右翼中華民族教育,同時形塑中國意識。但是美國調整戰略由對峙到和解,國內經濟政策也被迫調整。
在政經夾擊之下國際面臨巨變:1970釣魚台事件、1971退出聯合國、1972尼克森與周恩來上海公報,至此台灣面孤立。政治情勢急轉直下,來自民間的回應包括兩方面:草根型民主運動掘起、本土鄉土文學的上升。
在政經夾擊之下國際面臨巨變:1970釣魚台事件、1971退出聯合國、1972尼克森與周恩來上海公報,至此台灣面孤立。政治情勢急轉直下,來自民間的回應包括兩方面:草根型民主運動掘起、本土鄉土文學的上升。
陳映真提出中國意識是為收編葉石濤的台灣意識;但1977年爆發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斷了兩人的思想互動。至1980年代兩者成為左翼台灣史觀、與左翼中國史觀分野。最後陳映真寄託於中國共產黨、葉石濤則投靠民進黨,在高雄終其一生。這兩個政黨都以民族主義為訴求。枉費兩者當年左翼小說傳出抗議聲音,到如今這這些聲意早己飄設逝於全球化的蒼茫大氣之中,如今回顧倍感敬意。
p.61-80 第4章- 現代主義及其不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